《爭鳴》雜誌社論:霧霾天氣與霧霾政治(圖)
農曆蛇年新年又要到了。中央電視臺正在全力準備新年晚會節目,但不知這「春晚」能不能沖淡二○一三年元旦之後兩次「霧霾」在人們心裏留下的陰影。
新年伊始,當代中國境內出現了一次極其嚴重的霧霾天氣。大氣中瀰漫著有毒顆粒物,其範圍之大,時間之久,都是創記錄的。這是自然災害嗎?不是。氣溫低和濕度高只能生成霧,而不會製造有毒的微粒。而且自然界的霧,一般都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很快消散,怎能盤據在中國大地上晝夜不停地肆虐,讓幾億中國人連續一週沉沒在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毒氣海洋中?
其實這場罕見的生態災難,純粹是一種人禍,是掌權者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和「發展是硬道理」的「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為裝滿權貴的錢包而瘋狂追求GDP,肆意破壞生態平衡的結果。
事實上霧霾天氣已經成為中國許多城市和地區的常態。即便沒有生成霧氣的溫度和濕度,空氣中也終日瀰漫著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的煤煙以及工業廢氣和五花八門的可吸入顆粒物。在這裡居住的人們,實際上整天都生活在這些污染物形成的污濁「海洋」裡面。只有靠偶而吹來的大風,把這些毒物暫時吹散,人們才能享受一下藍天白雲,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以「霧倫敦」為形象的大氣污染,曾是許多國家工業化初期的通病。但是隨著科學和民主的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經成為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條件,可以說如今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的共識。中國的現代化起步很晚,完全可以避免早期工業化國家那種「霧倫敦」式的彎路。然而在所謂「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調聲中,中國卻給地球造成了如此大片的污染地帶,這種「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在令人汗顏!
除了壟斷一切資源、為了維護一黨專政而一意孤行的統治者,誰能為這種局面負責!
其實一黨專政的「德政」豈止破壞生態而已!它對中華民族的主體──中國人──的摧殘,更是罄竹難書。改革開放雖然從經濟上把中國從瀕於崩潰的「毛式社會主義」泥坑中挽救出來,但「鄧式社會主義」依然是一黨專政,不但和自由民主背道而馳,而且在經濟上也並沒有真正轉上市場的軌道,權貴們所操控的「公有經濟」依然壟斷著國家經濟命脈。如果說霧霾天氣已經使人呼吸困難,那麼霧霾政治就更加令人窒息了。
本來中共一貫的黑箱作業,從來就使中國人在政治上「如墜五里霧中」。如今它的十八屆領導核心,由於成分複雜,越發使人難以猜測。新年伊始曝出的最大新聞,正是出自新聞界本身:《南方週末》本是「黨的喉舌」。它在慶祝新年的文章裡宣傳了憲政,這是總書記習近平的聲音。誰知這個發出總書記聲音的「喉舌」,卻被割了舌頭,換上了省委宣傳部長的舌頭。而那位省委宣傳部長的後臺,據說又是分管宣傳工作的中央常委。這一下就把已經「墜入五里霧中」的中國人又推到「十里霧中」,越發摸不著東南西北了:到底是聽總書記的聲音,還是聽另一位常委的聲音呢?
十八大閉幕後,新的中央作出整飾黨風的八項決定,特別是習近平大聲疾呼,要求落實憲法,而且反對「空談誤國」,決心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凡此種種,已經引起一些良好的反響,使某些涼透了的心又一次燃起改革的希望,表示要對新班子「聽其言,觀其行」,甚至有人已經預期會有「習李新政」。然而剛剛進入二○一三年,就出現一個「黨的喉舌」被黨開刀的事件,實在太煞風景了。
其實只要把共產黨看透,便應該說:此事本來就在意料之中。這個黨是沒有底線的,「測不准」就是它的常規。它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它的內部也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雖然客觀形勢已經到了必須改弦更張的時候,但是要把中國從一黨專政的統治下扭轉到民主憲政的軌道上,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是決然不行的。因為在當代中國,所謂改革,就是從共產黨無所不包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每一步改革,其實都是社會各界從共產黨手裡奪回本來屬於自己的權利。不論你把它叫作「解放」或「奪回」,反正都得經過鬥爭。只不過「改革」是「文鬥」。如果「文鬥」不行,釀成「武鬥」,那就是「革命」了。不論朝野,正是為了避免代價太大的「革命」,才產生了「改革」的共識,這才使「改革」成為可能。但是沉溺於既得利益的權貴們怎能輕易放權?所以鬥爭是必不可免的。我們可以斷言,《南方週末》事件還僅僅是個開始,幕前幕後的「大戲」和「小品」,一定會陸續上演。和這種政治戲碼比起來,官方年年造勢的「新年晚會」又算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