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上海學生休學前往山村學國學(組圖)


寒假返家期間,9歲的朵吉向記者和家長介紹自己的學業情況和教材。


學校外觀


學生在課堂裡學習

當不少家長擠破頭,想把孩子送進一所名校的時候,有16個上海家庭卻做了不一樣的決定——放棄上海名校,轉投浙江遂昌縣的王財貴經典學校。

這樣的決定,大多是去年9月做的。9月學期伊始,孩子們背起行囊,暫別傳統教育,不再去原先的學校上學,而是去一所自己完全陌生的國學學校。16位孩子,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而且多是名校生。

今天,回滬過寒假的這16位上海學生結束假期,再次出發。他們,以個體的力量,探索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媽媽買了名校學區房 孩子卻選擇山村國學學校

朵吉,9歲,如果不是去國學學校,他應該是徐匯區某名校的二年級學生,現在的他在這所山村國學學校讀了一學期。

為了朵吉的未來,媽媽明月早早買下名校的學區房,孩子如願進入徐匯一所知名小學。但最終孩子的決定卻是:放棄名校,遠離父母。

幼兒園時的朵吉,愛學習,彈鋼琴、做實驗都喜歡。閔行科技幼兒園的老師一直評價朵吉很有潛力。媽媽明月沒讓他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小學一年級,朵吉的成績有些遜色,沒能成為老師喜歡的學生,也不再常被老師叫起來發言。

明月自己在交大從事一國學教育項目,她覺得也許國學能拯救孩子。口口相傳中,她瞭解到浙江遂昌的這所國學學校,決定把孩子送去試試,看看能否喚回孩子學習的興趣。

這所山村國學學校有規定,家長一個月只能見孩子一次。媽媽問9歲的朵吉:「你要做一個決定,可以選擇去外地很遠的學校讀書,那裡不會有老師的訓斥。但是在那裡,你見不到爸爸媽媽。你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現在的學校裡。」當時只有8歲的朵吉想了想,說了兩個字:「我去。」

孩子成績參差不齊 有海歸家庭也有工薪階層

朵吉不是唯一一個以休學的方式投奔這所山村國學學校的上海學生。像這樣的上海孩子有16個。他們的家長自發地組織成立家委會,日前在徐匯區唐韻茶坊召開家長會,討論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今後如何回歸傳統教育,二是孩子「讀經」能否有科學的發音方法,以保護好嗓子。

這些孩子中不乏名校生,有小學生,也有初、高中生。年齡最小的7、8歲,最大的18歲。有來自海歸家庭的,也有來自工薪階層的。有的孩子成績不佳,也有的成績優秀。有的孩子準備學習一年後回來接受體制內的傳統教育,也有的孩子準備學習幾年後再做決定。

10歲的檸檬此前是浦東新區某知名小學的學生。在這所名校裡,成績最好的同學當了大隊長,成為老師的寵兒,但這個大隊長隨意嘲笑、欺負同學。檸檬常常把大隊長的行為告訴媽媽,有艷羨,也有困惑,「是不是學習成績好,就可以獲得特別的待遇?」檸檬媽媽由此對名校產生了懷疑,只注重成績,不注重品格,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

檸檬的媽媽也是國學的愛好者,從朋友處瞭解到浙江的這所山村國學學校,她認為國學可以奠定孩子做人的底線,決定送孩子去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

家長看重人格培養 「國學給孩子補上重要一課」

還有幾位初中生的家長也決定讓孩子休學。

敏敏13歲,去年9月從靜安區一所初中休學。天性調皮的敏敏上初中後與老師難以相處。為了讓孩子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敏敏媽媽把敏敏送往麗水,「現在的孩子,每天功課做得那麼晚,他們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愛,又如何能愛別人、愛國家?」

傑傑13歲,成績很不錯,還是奧數重點班的學生,去年9月從虹口區一所知名的民辦初中休學去國學學校。媽媽施女士學國學,她覺得孩子學做人遠比奧數重要,補上這一課不能等。「孩子剛進初中時就考到學校前40名,進了重點班,孩子每天功課都要做到十點多,我擔心孩子的身體會受不了。」她說:「到外地這所國學學校,孩子每天9點多就睡覺,6點多起床,在大自然中休整幾年,孩子個頭也能長得更高。」

這些家長覺得在人格培養上,國學能為孩子補上最重要的一課,能真正教會孩子做人的學問。暫時的遠離,能讓孩子卸掉以往學業的疲憊,塑造好自己的人格與底蘊。為了讓孩子補好這一課,這些家長決定讓孩子休學一年至幾年。「聽孩子們說,在下雪天,他們每天都打雪仗,還嘗‘冰柱子’」一位家長說:「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這是找回了原來的自己……」

18歲男生休學三年學國學 未來想報考哈佛理科

如果說這些年齡偏小的孩子,轉投國學學校很大的原因是在傳統體制教育中受挫,那麼,18歲的辰宇休學三年,只是因為喜歡國學,他想用另類的三年,來沉澱自己。

辰宇,原浦東某校澳大利亞國際高中部學生。從初中開始,辰宇就跟著母親接觸國學教育,經常跟著母親去某大學的國學班學習,或是跟著母親參加成人遊學活動。

去年寒假,他跟8歲的弟弟一起去參加國學學校的冬令營活動。冬令營歸來,他說,「總覺得生活缺了點什麼」。無意之中,辰宇看到之前讀過的一本解析《易經》的書,他發現自己參加冬令營後,對書的理解更深刻。感受到這點後,辰宇決定要去上長期班。他說,那裡的環境能夠讓他專心,而如果在家,外界的各種誘惑讓他讀書時三心二意。一學期結束,他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一學期太短,我想休學三年,好好學習。」

媽媽張潔支持他,「讀大學並不急,三年後,我建議他報考復旦大學哲學系的碩士生。大學和文憑並不重要,關鍵要學會如何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做對父母有孝心的人是關鍵。」

而辰宇的志向則是報考哈佛大學的理科。他說,「學國學和接受傳統教育並不對立。我想去哈佛讀理科,但對國學仍不會放棄。學習傳統文化並不是不可與其他學科並存的。」

孩子眼裡的快樂學校

這裡考試太多我害怕,那邊老師溫柔背書開心

記者見到朵吉時,他微笑著向記者招招手。臉上雖然有和同學打架留下的傷疤,卻很健康結實,身上有一種超越兩年級孩子的沉穩。交談近兩個小時,他始終端正地坐著,兩手放在膝蓋上,微笑著回答每個問題。

朵吉爸爸觀察說:「他能靜下心來了,在去外地學習前,如果你和他談這麼久,他根本做不到,他會中途跑掉的。」

朵吉雖然嗓子有些啞,但他很喜歡唱歌般地吟誦讀經,韻律的平長仄短,讓他覺得背書琅琅上口。他背誦了《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完,他用稚嫩的聲音解釋起來,「女子要悠……」眉眼間滿是自信。

讓朵吉在那裡學習多久?媽媽明月說順其自然,看情況而定。記者問明月是否擔心朵吉回歸傳統教育後能否順利接軌,明月說:「即使北大清華的學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落掉的知識可以慢慢補,內心強大才最重要。」

以下是記者與朵吉的對話。

記者:朵吉,你好!你是自己願意去那邊上學的嗎?

朵吉:嗯,是的。因為那邊的老師很溫柔,而且,這邊考試太多了,我害怕。那裡就是讀書,很開心,背出書來的時候,特別開心。我(開心得)從樓梯上跳下來。

記者:你離開爸媽去那麼遠學習,適應嗎?

朵吉:一開始不適應,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被子衣服都要自己疊。但後來就適應了,還有很多朋友在一起。

記者:在那邊學習快樂嗎?

朵吉:嗯!快樂。特別是背完書後,老師有個表彰本,我們背得好,老師都會記在本子上。背得好還有零食獎勵,得到後很滿足。

記者:以前學習時不是也有背書嗎?

朵吉:以前好像是死記硬背的,一段一段的。現在是整體的呢。

記者:你覺得學到東西了嗎?

朵吉:學到了。之前剛去的時候,教室裡黑板上一百多個繁體字我一個都不認識。後來老師就一個一個挑出來教,現在我幾乎都認識了!只有一兩個不認識的。我現在已經把《詩經》都學完了,一大半都會背了,只有一小半背得還不熟。

記者:你想在那兒學多久呢?

朵吉:現在應該不會斷……一段時間後,大概會回來。

記者:如果你以後回來,這裡還有考試怎麼辦呢?

朵吉:慢慢地學。那邊也會自學數學什麼的,不懂的問題可以問哥哥姐姐和老師。現在放假了在家也會補習功課的。

探訪王財貴經典學校

學「國學」也學莎士比亞沒有休息日 數學靠自學

王財貴經典學校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地處何方?規模如何?晨報記者昨日趕赴學校所在地浙江遂昌縣進行了探訪,力圖揭開這所學校的神秘面紗。

地處村郊 環境優美

如果不是有確切地址,外人很難找到這所學校。王財貴經典學校地處遂昌縣大柘鎮溪東村。從上海出發,有近500公里路程。記者驅車近6個小時,幾經打聽,才找到學校所在地。

這所學校對外一直很低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一再要求記者不要把學校的名字公布。即使在遂昌縣城,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學校的具體所在地。實際上,學校離縣城還有近20公里的路程,先要找到一個名叫大柘的鎮,然後再從一條小路往上,到達一個名叫溪東的村子。這所學校,就隱藏在高低起伏的村落之中。

學校的大門並不起眼,稍不留意就會錯過。校區內坐落著多棟教學樓,高低起伏,樹木掩映,環境很不錯。門衛陳師傅介紹,這些教學樓屬於三個學校,除了門口的兩塊牌子,還有一所幼兒園也開在這裡。王財貴經典學校則位於這塊校區的最裡面,進入學校還要爬上一條長長的石階,地方相對比較獨立和隱秘。

未得到允許,外人是不允許進入學校的。在陳師傅的帶領下,記者進入了王財貴經典學校的校區。爬上石階後,眼前便是一棟4層的教學樓。陳師傅介紹,學生按照年級高低分別在一到四樓上課,幼兒班在一樓。記者看到,一樓的每個教室門口都貼了班級名稱,如「明學班」、「明慧班」等。教室內的佈置也別具風格,中間地帶小桌椅圍成圓桌會議的陣勢,在教室後半部分還放著小車、木馬等玩具。樓上高年級教室的佈置則和普通學校差不多。

學校住宿區與教學區分開。教學樓後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沿石階而上就到了住宿區。住宿樓一共兩棟,左邊是女生宿舍,共3層,右邊則是男生宿舍,共4層。由於現在還沒開學,整個宿舍區尚處於無人狀態,房門緊閉。記者看到,每一層樓面都有一個集體洗漱間,學生們每天都會在這裡洗臉刷牙、洗衣物等,房間內並沒有專門的洗漱間。

學校還有專門的食堂,位於教學樓下方,一樓是廚房,二樓三樓是餐飲區,學生是不允許進入廚房的。所有的學生一日三餐都在餐飲區準時用餐,要求吃飯保持安靜,杜絕浪費。所有學生用餐都一視同仁,沒人會得到特殊照顧,飯後還要將餐具擺放整齊,桌面收拾乾淨。

數學課自學 杜絕電子設備

在校園,教室門上、牆上隨處可見諸子百家的格言,似乎都感覺不到現代化的氣息,因為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都不允許帶入校園,更別談遊戲機之類的娛樂設施。

學校規定在校期間沒有休息日,非放假時間家長不能來校看望孩子;學生在校期間不能帶零食、零錢、手機;每年除寒暑假合計45天外,其餘時間都是在校照常學習;每個月組織一次全校性的集體外出實踐、旅遊活動,如爬山、踏青、摘橘子、野炊、打板栗等。學生每月只能收發一次信件,每次寫信不得超過三封;每學期只收一次包裹,僅限於衣物鞋襪,並當老師面打開,如有違規物品一律沒收;每月只打一次電話,時長為20分鐘。

學校現有200多位學員,最小的四五歲,最大的21歲,學校把年紀相近的學員編入一個班,共有「明學班」、「明慧班」、「明德班」、「明心班」、「明覺書院班」、「明仁班」、「明志班」等班級。

每學期的學習計畫由學生自己定。學生學習的經典之作既有中國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等,也有西方的《仲夏夜之夢》、《十四行詩》、《聖經選》、《蘇格拉底柏拉圖自辯》等。而數學課是自學,遇到不懂的,孩子會去問哥哥姐姐。

記者從校方負責人處獲悉,學校獲得了當地教育部門的審批。一年的學費為2.6萬元,各年級統一收費。

朵吉在學校的日程表

6:30起床 ,整理東西。

7:00開始早上的吟誦,老師帶著大家讀經。

8:00吃早飯,然後打拳等運動。

10:00讀經學習。上一學期學習了 《詩經》、《孝弟三百千》,基本上每個月背誦8000字左右。

12:00吃中飯,午休。

13:00有時候背誦英文 《仲夏夜之夢》,有時候自學數學,沒有老師。遇到不懂的,問哥哥姐姐。

16:00放學,運動。之後吃晚飯。

18:00學習,有時候是看視頻講座學讀經,有時候學書法練寫字。

週六和週日白天學習照常,晚上看電影。

回歸後的打算 家長做好留級準備

如果若干年後回滬,功課跟不上怎麼辦?有的家長做好讓孩子留級的思想準備,在他們看來,所得會大於所失。

家長憂心升學

近日,16位孩子的家長在上海開了第一次家長會。家長們大多對孩子們的精神狀態和國學內容的積累表示滿意,都說孩子身體變棒了,自理能力增強了,傳統文化中一些精粹的東西正在孩子們的人格中積澱。但家長們也擔憂以後孩子從國學學校歸來,能否再與傳統教育特別是升學考相接軌?

市教委:可回來中高考

像這樣的孩子休學以後是否可以回來參加中、高考?

對此,記者昨天採訪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倪閩景。他表示: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擁有上海戶籍的學齡孩子休學以後,允許回歸傳統教育參加中考、高考。休學的孩子想回以前就讀的學校繼續升學,只要順利通過考試就行,轉學的孩子如果要回歸以前的學校,則要看學校的班額是否滿員,一旦滿員,就無法再轉回原學校,只能到別的學校就讀。

不過,倪閩景對這些家庭的做法並不鼓勵。他認為,從現代回歸古代的做法並不妥當。低齡的孩子在外求學後再回歸傳統教育還比較容易,而高齡的孩子容易出現知識對接的困難。他建議家長在做這樣的決定之前,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來綜合考慮,瞭解孩子是否會出現文化上的水土不服等不適。

對部分家長之前選擇名校,之後又選擇暫別名校的做法,倪閩景指出,「這些家長不堅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家長要明白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學校,當初要從孩子的自身特點和興趣出發,來決定讓孩子讀什麼學校。」

意見爭鳴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現在拒學傳統教育已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勢頭,許多發達國家也有孩子在家接受家教的例子。人們越來越強調個性發展,而學校千篇一律的機械生產已經無法滿足需要。所以,告別傳統學校教育可以理解。但國學不能夠解決現代社會所有問題,社會不要將國學神話化。

華師大心理諮詢中心資深心理諮詢師陳默: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但家長必須確信自己的抉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不是一時的感情用事。從專業角度看,讀經教育是一種小眾路徑,但最後還是要回歸大眾,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必須考慮。中國的教育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把問題都歸結到應試教育並不可取。中國目前教育最輕視的是對人的尊重。

上海實驗學校東校王校長:教育可以多元化,國學裡有很多精華,值得學習。但家長選擇時要慎重,要考慮到所學知識的營養均衡性,以及學校是否是經過資質評估的正規學校。

進才實驗小學趙國才校長:放棄傳統教育學習國學是個別人的想法。現在傳統教育過分重視分數,放棄傳統教育很可能是一種反叛。但是,單學國學是不全面的。我們不能因為存在弊端便選擇去迴避,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呼籲社會去改進。

跳下懸崖時,也許下面就是草地

之所以做這個報導,是因為最初聽到9歲朵吉所做的選擇——「寧願一個月不見父母,也要去新的學校」。這個選擇,讓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是什麼力量促使他這麼毅然決然?

不知道,我們是否從中傾聽到,那是一種來自孩子內心的聲音。

以前採訪「狼爸」時,他曾說,「打孩子」是為了保證孩子在未來獲得成功,而我感受到的是他心中隱藏著的那份不安全感和恐懼。

如今,我們從大多數家長身上看到一種深深的恐懼,一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恐懼。他們連一天喘氣的時間都不敢有。可是這幾位家長卻拿出了幾年的時間讓孩子休學學國學。因為,這些家長放下了恐懼。在他們身上,有著一種勇敢和相信。 「當我們跳下懸崖的時候,也許下面就是草地。 」

我曾經以為這群 「窗邊的小豆豆」從此走上的是與傳統教育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沒想到,他們告訴我,比以前更快樂,更願意靜下心來學一些東西,也更能包容一切,包括傳統教育。

如果我們充分尊重每個人、每個孩子自身的願望,快樂何嘗不就是成功?讓孩子們以後能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何嘗不是我們更該追求的目標?感謝這群內心強大的家長,讓「豆豆們」擁有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可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