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退休年齡難服人心 不單因為雙軌制不公(圖)

兩會前夕,「社會保障」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熱點,而同期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的報告帶來延長退休年齡的討論。中國學者在荷蘭在線的採訪中直言,西方國家延長退休制度不應成為中國的藉口,而公眾反對延長退休不單是因為退休福利不公,解決勞動力問題實應提高勞動生產力。

中國要社會保障還是要勞動人口?

中國兩會前夕,「社會保障」在網路民調中持續四年位居公眾關注熱點榜首。民眾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尚未落實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卻傳達著中國勞動力供給不足的信息。據社科院近日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中國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 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從2011年的峰值9.40億人下降到2013年的9.36億人。社科院在報告中稱勞動年齡人口在中國呈現負增長趨勢。

中國北京大學國情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美國托萊多大學榮譽教授冉伯恭針對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的趨勢,提議通過提高退休門檻來應對:「一個簡單的政策改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把中國的退休年齡提高到西方標準,就是說65歲、66歲。」而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從2012年開始就多次拋出延長退休年齡的民意試探,並稱延長退休年齡乃「歷史必然趨勢」,但無一例外地遭到民眾同聲譴責。中國勞動諮詢網上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在受調的近200萬網友中,94.5%反對延遲退休。

西方無法成為延長退休年齡的藉口?

荷蘭在線記者調查發現,全球共有165個國家有針對退休年齡的具體規定,中國不是第一個計畫延長退休年齡的國家。以荷蘭為例,荷蘭於2012年通過新立法,民眾退休年齡從2013年起開始階段性上調,預計在2019年由現行的65歲調至66歲,到2023年提高至67歲。

然而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學者向荷蘭在線表示,中國退休年齡的延長和西方國家並沒有可比性:「西方國家退休年齡的延長不應成為中國試圖延長退休年齡的藉口。」研究和調查表明,中國養老金的替代率不足50%,低於國際警戒線,而西方國家如荷蘭的養老金替代率則一直維持在70%左右。除此之外,荷蘭退休年齡的提高實際隻影響到由政府發放的小額養老補貼(AOW),和民眾月工資掛鉤的退休金則不受該政策影響。而美世人力資源諮詢公司(William Mercer)在2012年的報告中則指出:「一個較好的社會保障體系能覆蓋一個國家80%以上的人口,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僅為25%,即使在覆蓋率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也只有50%左右。」

中國延長退休年齡的反對聲最複雜?

歐洲多國試圖通過延長退休年齡來彌補社會保障缺口的嘗試,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而不願透露實名的鳳凰網評論員、上海學者對荷蘭在線表示:「中國的反對聲是最複雜的」。退休雙軌制帶來的不公平首當其衝成為民眾對延長退休年齡怨聲載道的理由。調查顯示,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因享受財政統一支付的養老金,養老金替代率可達100%;而由於社會企業單位「繳費型」的統籌制度,公務人員的退休金一般為企業人員退休金的2-3倍。

然而這位上海學者指出,在公務人員中,同樣不乏反對延長退休年齡的聲音:「我認識的一些僅有30多歲的公務員堅決反對延長退休,說工作壓力太大,想早退休」。中國山東濟南政府部門的一位公務人員向荷蘭在線記者吐槽稱,機關單位的普通職員大多希望提前退休,想延長退休的都是領導:「領導的工作壓力小,灰色收入多,日子好混,這就是中國特色;而對職員來說,工作忙起來加班加點,錢就那麼多,單位人際關係又複雜,爾虞我詐的,沒當領導那個野心的都會找機會提前退休。」

鳳凰網評論員、上海學者認為,讓中國人「一天都不願意多干」的工作壓力一部分歸咎於中國文山會海的工作模式:「中國盲目引進西方的‘程序化’工作模式,高效和系統化的效果沒有實現,反而給工作人員帶來更多的工作壓力。」該學者補充稱「績效主義」的工作環境在中國帶來極大的工作壓力:「產值持續翻倍、規模超常規發展的模式不改變,民眾厭煩工作的情緒只會越來越高。」

延長退休年齡是解決問題的錯誤思路?

這位上海學者認為,盡避大多數民眾堅決反對延長退休年齡,但因為該政策符合官僚階層的利益,所以仍然有推行的可能。當問及延長退休年齡和緩解勞動力壓力的相關性時,該學者稱這種思維方式實際是錯誤的:「中國目前的勞動生產力很低,人力成本很高,很多精力,其實都浪費在表面文章上。與其強迫一些盼著退休的‘老人’繼續工作,不如精兵簡政,削減龐大的公務系統,提高勞動密集行業的工作效率。」

面對削減公務系統牽扯利益過多,難以實現的疑問,該學者稱:「我認為這是個先治表,再治本的過程,先從小魚小蝦抓起。有學者提出先治本,但這並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先治本就等於不治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