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協、人大兩會結束,海內外輿論普遍不清楚新登場的習近平、李克強是改革派或是保守派。尤其習近平所言要「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一切違憲行為都必須追究」、「共產黨要勇於接受尖銳批評」,以及李克強所稱「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趟」,「人民要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等,人們更猜不透習、李究竟是右派或是左派、是自由派或是新左派?
亞洲週刊報導,正當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以極高票通過各項審議時,座落在京城西北區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七層樓會議室,一場跨越學派、超越左右的討論會也在熱烈進行。與會者討論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的新書《共同的底線》,不同流派和觀點的學者坐在一起,探索中國社會轉型,特別追問改革開放是否可以有共同守護的底線?
作者秦暉表示:「在我們這裡,共同的底線不是左、右派各自堅持的‘公平’與‘效率’的折中調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與‘福利太多’之間,尋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國家’的第三條道路。 而是,爭取最低限度的自由權利與社會保障。」
但「共同的底線」究竟是什麽?前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江平認為,秦暉教授的這本書提出了「共同的底線」,實際上是引導和指向了社會走向。「一個社會如果極左的力量很強大、或者極右的力量很強 大,那就會變成一個啞鈴式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夠把一個社會造就成一個橄欖形狀,中間比較大,兩頭比較小,那麽這個社會的共識就更多」。江平很贊成現在應該有一個共同底線,這個底線應該是憲政,或者是依照《憲法》來治國。
學者錢理群說,「其實我發現我和秦暉有些一致的基本想法,就是有共同的底線,而且我也贊同他的說法,一個就是有限度的自由權利;一個是社會保障。我覺得背後的理念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爭取自由、一個是爭取資本。也可以說,就是用公民的權利來制約權勢者的權力,是這麽一個共同的底線,最符合中國國情」。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說,讀秦暉這本寫了有十年的書,沒有感覺有多少過時的地方,思想的穿透力、那種深度、針對性,似乎就好像是昨天剛剛發表的文章。人們多麽希望秦暉的書讀起來是早就過時了。但是現在看起來還不過時,這是社會的悲劇。媒體人周志興為座談會作概括時表示,會中提出「共同的底線」比如說是「憲政」,也比如說是「言論自由」等,這些在官方來看都是上線,根本就不是底線,在現階段根本不可能允許存在。「要是想用憲政、言論自由作為底線的話,我覺得會引起當局的警惕和害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