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貿易:弱者不適(圖)
大眾近期找回40萬輛在華銷售汽車
在中國國內輿論壓力下,德國及歐洲的最大汽車生產商—大眾新近在「自願」基礎上宣布因中方所稱的「變速箱問題」召回近40萬輛在華銷售汽車。《商報》指出,西方企業要在中國長期落腳,光靠高質產品已然不夠。
在《商報》記者看來,大眾召回事件其實是中國這個尚非法治國家的「問題冰山」之一角。而這個「問題冰山」的本因是中共的專權:
「共產黨繼續牢牢控制著國家。它自己制定法律,自己實施,並監控司法。生意人的命運受制於黨的情緒之變化。當地的領導人不得不在由此構成的大霧中摸索前行。因此,常常發生難以理解的事情,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產生這樣的感覺,以為那些外國人行為過分。雖然,(德國)經濟界在所有新興國家都面對類似情形。可中國並非微不足道的小國家。該國的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每三輛大眾汽車中就有一輛在那裡銷售。大眾公司大量投資,建造7座新廠。對達克斯企業和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來說,中國是本企業戰略的組成部分。因此,這個超強國家的每一次噴嚏都會讓(德國)經理們緊張得不行。」
《商報》記者在文章中指出,從新總理李克強的表態中可以推斷,共產黨的專權將來也不會受到質疑。因此,對德國經理們而言,如何適應中國的現實是能否繼續在這一最大市場獲得成功的關鍵:
「因此,即使在艱難時期也不應放棄中國,而要經受住黨的領導層情緒的反覆無常和朝令夕改的行為。從長遠角度出發,這麼做總會被證明是理智的。它(中國領導層)對外國人的要求還是會作出反應的。……它們(德國企業)必須向中國顧客提供他們有理由從德國人供應方那裡所期待的東西:無瑕的質量。而如果偶爾也發生一次質量事件,就必須進行透明處理,提供大度的解決方案。這樣,北京就沒有了攻擊點。……尤其是市場的引領人未來必須對中國人的感覺有敏銳的反應。其中包括,對這個悠久的文化之邦表現出謙卑和敬意,……這一態度同在具體事務上有自信的表現並不矛盾。單靠質量難以征服中國。進入這一市場的鑰匙是人們的情緒—主顧們的情緒和政治家們的情緒。」
軍購旨在加快實現自立
中國官方媒體日前公開報導稱,在該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近訪問俄羅斯之前,中俄兩國便已達成巨額軍火交易合同。根據這一合同,中國將向俄羅斯購買新型戰機和潛艇。3月26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國際版上的一篇文章強調,這一跤易不僅標誌著中俄兩國間的軍事合作走上了一個新台階,更有利於中國在軍事技術領域最終擺脫對他人的依賴:
「中國在某些領域尚未取得長足進展,這一軍火交易讓中國更容易在這些領域獲得相關軍事技術。中國目前正在試驗自己的隱形飛機。該隱形飛機尚未成熟到可以批量生產的程度。購買俄制戰機可先填補相關空白。同時,從政治和地緣戰略角度出發,這是一個信號。……不過,北京關注的是,在軍事裝備技術領域獲得更多的自主性。因為,雖然像習近平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所強調的那樣,俄中兩國在反對美國在亞洲部署導彈防禦的計畫方面完全一致,但在地區內,兩國卻是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