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影響孩子身高二大原因(圖)


(圖片來源:深圳新聞網)

專家提醒:及早發現個矮癥結,身高有望迎頭趕上。

時下,網上掛著一串串「我為什麼長不高」的「?」,因此,〈按摩穴位可以長個子〉的文章一貼上網,就立刻被瘋傳。

殊不知,要走出「長不高」的煩惱,首先要走出遺傳、營養、激素等諸多方面的誤區,及早發現和去除長不高的癥結,尚能在基因的調控下,「趕上生長」!

1、父母給的基因有「高」有「矮」

個案1:我爹媽個子都不矮,我親哥比我爸還高,有1.76米,我也愛打籃球,營養也不比他差,為什麼我才長到1.71米?我還能長高嗎?

科學家早就發現,決定身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基因,父母個子高,子女的個子一般不會矮。但為何一家幾兄弟,個子會高矮不一呢?

原因是「身高基因」,有「高」、「矮」之分。

科學家現已發現了首個「身高基因」——HMGA2。這個基因的DNA編碼,僅僅一個「字母」的變化,就會改變人的身高。T被稱作「矮」基因;C被稱作「高」基因。

每個人都從父母那裡遺傳得到雙份的「身高基因」。 若僅從父母一方遺傳到「高」基因,則比獲得兩個「矮」基因的人高出約半厘米;若同時從父母那裡得到「高」基因,則比同時得到「矮」基因的人高出1厘米。

因此說,父母對孩子身高的影響,要看他們形成的性細胞(精子和卵子)中貢獻出來的有效身高基因的多少,而不是簡單地看他們的身高。

個案很可能「不幸」地從父母那裡遺傳獲得了雙T(矮)基因。

人類身高差異中僅有0.3%,歸因於HMGA2基因,可為什麼個案比親哥要差好幾厘米呢?原因是,身高是典型的「多基因遺傳」,其它的能控制身高的很多基因,還有待繼續發現!

2、長個關鍵期不能營養失衡

一個人的最終身高,還取決於營養。

個案2:一位初二男生大病一場再上學後,發現同學們都長高不少,惟獨他個子沒變,座位只好從原來的第五排,調到第三排。他的父母很奇怪,孩子都十三、四歲了,怎麼沒和同學們一樣躥個呢?

個案3:一位女生13歲時,身高已1.50米,想當影星,怕胖,節食,患上厭食症,一直持續了4個多月,體重很輕,體質很差。後來在媽媽的調理下,飲食正常了,體重也增加了些,但到15歲,兩年裡身高僅增長了2厘米。

個案4:一位母親說:孩他爸1.74米,我1.65米,我兒子今年21歲了,才1.70米!這孩子從小就特別挑食,不愛吃葷菜,素菜也挑,他上幼兒園時個子就偏矮。他上學後,怕他放學回來餓,就給他買了很多點心和快餐面,沒想到他竟主食不吃,就愛吃快餐面了。

個案5:有位母親怕孩子營養不良,天天魚、蝦、鱔、鱉等高蛋白的食物,變著花樣地做給他吃。但是孩子的食慾一直不好,還經常腹脹、噯氣、面黃肌瘦,個子長得緩慢,就診,醫生診斷為「蛋白質攝入過剩導致的營養障礙」。

個案中的孩子,父母個子都不矮,為何他們卻較同齡人要矮?原因是,他們因營養問題,錯過了長個的黃金期。

正常情況下,身高增長有兩個高峰期。

第一個高峰期,嬰幼兒期:特別是嬰兒期,即出生到1週歲,這一年內身高會增長25厘米。第二個高峰期,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年增值一般為5∼7厘米,個別可達到10∼12厘米。

個子長高,是下肢骨和脊椎骨生長了,在高峰期,一下子生長了這麼多,需要多少「磚頭」(營養素)把它們「砌起來」呢?

長骨骼,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礦物質鎂及鋅等。 蛋白質是構成骨骼的基本物質;骨的形成還需要足夠量的鈣、磷及微量的錳和鐵。鈣的攝入不足及維生素D缺乏時,會造成骨礦化不足;維生素A、B、C等,給骨骼發育起著加速的作用。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變厚,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等。

如果長期營養不良,會影響骨骼的成熟程度及長度,使骨骼在癒合時達不到應有的長度,而形成體格矮小。

個案2的大病,個案3的節食,個案4的挑食,均讓他們營養不良。個案5吃得很好,為何個頭也長得慢呢?

原因是,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是以「動態平衡」的方式存在的,即蛋白質等七大營養素的攝入量和消耗量成對應關係。某樣多,某樣少,不平衡,便會導致營養障礙,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影響身高。因此說,唯有充足且均衡的營養,才是讓孩子長高的制勝關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