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煙霧不除 「中國夢」或被窒息(圖)
煙霧不時襲擊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雖然政府已經開始發布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數據,但民眾仍不得不採用各種方法免受其害。
《金融時報》發表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題為「中國夢被有毒煙霧窒息」。
文章說,中國的空氣污染之嚴重已經讓新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以繁榮富強為核心的中國夢變得朦朧模糊;難以迴避的有害煙霧說明中國領導人應該重新思考國家的發展目標,地方官員和工商界也應該改變方向。
否則,個人努力圓致富夢的同時很可能帶來集體夢魘。
作者認為,中國的「綠色」環保人士現在享有更大的言論空間,或許是北京準備採取行動的徵兆。
煙霧面前人人平等
文章說,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應該重新思考經濟增長是否仍應該是國家的首要發展目標;要是經濟高速增長使得在城市裡呼吸空氣都變得危險,那這種發展有什麼意義呢?
作為例證,作者引述去年《柳葉刀》醫學雜誌發表的數據說,空氣污染可能是2010年中國有120萬人早逝的主要原因;北京一地2010年肺癌病例增多60%。
從國際形象角度看,中國政府花了極大努力讓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國爭光,但許多外國人回家後首先談論的是北京的空氣污染,不少在華工作的外國人也在認真考慮是否要離開中國以免健康受損。
作者提出,即使國家領導人和有能力的階層可以在自己家裡安裝空氣淨化過濾裝置,他們難免還是會和民眾共享呼吸空氣,所以他們或許出於自身健康的考慮也會把解決污染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但有跡象顯示快速增長還是頭號目標。
業績考核指標
文章進一步分析了為什麼在增長和環境之間找到新的平衡仍然是個困難的任務,認為部分原因在於共產黨一黨執政合法性的基礎是經濟增長,地方官員業績的主要衡量指標也是經濟增長。
但揮之不去的有害煙霧似乎在敦促中國領導人盡快採納「綠色」業績指標,而這不光包括空氣質量,還包括水污染治理和食品安全保障。
地方官員和工商界的態度也需要改變,但作者認為在他們的個人福祉和政治前途與經濟指標密切掛鉤的情況下,說服他們更關注城市污染問題或許會很困難。
尤其在涉及商業利益的時候,比如規定使用清潔汽油、嚴格限制工廠和發電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然影響到有關行業和個人的利益。
但群體為個人利益奮鬥的過程可能製造出一個集體夢魘,這就成了當局必須解決的難題。
下一個中國夢
拉赫曼說,中國或許可以指著洛杉磯和倫敦之類歷史上污染嚴重而後來成功擊敗污染的城市,自我安慰說污染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將來能夠解決。
但他在文中援引中國環保人士馬軍說,「倫敦的問題是燃煤,洛杉磯的問題是汽車,我們兩者都有」。這說明中國治理空氣污染的艱鉅程度將遠遠超過一度污染十分嚴重的倫敦、洛杉磯等地。
同時,拉赫曼也注意到中國環保人士的聲音比以前更響,有關環境污染的辯論也比以前更開放,這或許是當局準備採取行動的徵兆。
他在文章結尾時提出,習近平主席希望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但強大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定義。
鑒於中國現在已經可以把不斷富有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視為理所當然,那麼或許應該有一個新的中國夢,而這個夢的內容應該是更潔淨的空氣和水,以及公開辯論如何把這個夢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