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汪丁丁」:出版商的另類抗議?(圖)
知名學者汪丁丁為學術著作中譯本寫的序言被撕一事繼續發酵,在中國輿論中形成一股罕見的對於出版審查的抗議潮流。
2012年12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的《自由的界限》,序言為汪丁丁兩年前所寫的《探尋轉型期中國社會的政治哲學》,併發行到各地書店。今年初出版社回收尚未售完的部分書籍,再度發行時已將序言、書尾參考書單及其他部分撕去。
詹姆斯·布坎南是美國經濟學家,198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的《自由的界限》發表於1975年,討論其著名的公共選擇理論。汪丁丁是中國經濟學家,任教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媒體專欄討論公共事件中的經濟學思想。汪丁丁也獲2013年德國之聲國際博客大賽最佳中文博客提名。
5月7日,該書被撕的消息在網路曝光。「手撕雞,手撕包菜,手撕日本鬼子,‘手撕汪丁丁'如今橫空出世!……此舉實在是全球出版業的創新。」這一帶有網路戲謔語氣的批評,得到廣泛傳播。網民通過各種形式抗議中國出版審查制度。很多網民將該書被撕毀部分拍照上網。也有人將被撕毀文字列印出來,重新嵌入書頁中。還有人向銷售該書的噹噹網和卓越網索賠。
5月9日,汪丁丁在博客中作出回應,認為「手撕的決策,真令我感到可氣又可憐」。他還指出,「經查實,此類下三濫行為與中央主管部門無關,純係浙江大學出版社及其編輯室的愚蠢膽小而且自私的行為」。
5月13日,《南方都市報》報導了這一事件,網路響應者眾,將抗議潮推向高潮。在中國,紙媒體報導有對網路消息進行再確認並予以」正式報導」的作用。在這篇報導中,浙江大學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這年頭,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相互多體諒吧!」
「開天窗」似的抗議效果
網民分析認為,該書被撕的原因在於汪丁丁序言中的這一段話:「就中國目前政治格局,我們不難推測,與多黨代議制相比,更可能形成的是執政黨內各派魁首之間達成政治妥協的過程。但是,由於以上的分析,這一過程的合理性,要求執政黨的最高權力掌握在至少三位領導人而不是如現在這樣的兩位或一位領導人手中。」汪丁丁在博客中回應說,「這篇序言的結尾建議,注意,是兩年前寫的,現在恰好被新的政治局常委會實現了。」通觀整篇5000餘字的序言,主要是在介紹布坎南的思想與寫作。
有知情者認為,汪丁丁的回應有為當局開脫之嫌。在沒有足夠壓力的情況下,出版商(社)不大可能自己將書籍回收撕毀。撕毀之後再度發行,其實也是出版社基於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的一種努力,客觀上形成了類似民國時期報紙遭到審查之後」開天窗」的抗議效果。中國每年禁止和銷毀大量圖書,絕大多數都沒有引發公眾抗議。
德國之聲瞭解到,此事曝光之後,該書未經撕毀的版本被搶購一空,被撕毀的版本也銷售暢旺。汪丁丁的其他文章及著作,也因此而受到公眾關注。法律學者滕彪、時事評論家冉雲飛等都向公眾推薦他的《愚民政策與社會動亂》一文,其中說:「在一切能夠降低騷亂的心理閾值的愚蠢政策當中最愚蠢的,是所謂‘愚民政策'。……這樣一種政策將把最大多數社會成員改造為'憤怒青年',讓他們具有最低的騷亂閾值,他們將以微不足道的藉口參與騷亂,因為他們的頭腦不能想像任何更溫和的批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