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與網民互動 官員微博已經走進死胡同(圖)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3年07月08日訊】曾幾何時,官員微博進入人們的視野,讓人耳目一新,人們善良地認為,官員終於可以放下架子,可以以微博的方式,以親民的樣式,與網民互動。但是隨著微博的進一步觀察,人們就會發現,官員的官本位思維,官員的政績思維,官員的知識面狹隘,官員的居高臨下的態勢,官員的形式主義在微博的平台上獲得了新的表達。人們對官員微博的熱情,官員對於微博的熱情都在下降。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官員在微博上大談意識形態難以與網民互動;
如果從政治學的角度分析,意識形態可以分為官方意識形態和民間意識形態,官方意識形態與民間意識形態在微博上變成具體的官員輸出的意識形態與網民自我選擇的意識形態,二者意識形態有重疊有共識,比方說官員關注民生,網民希望過上好日子。但二者的區別大於二者的聯繫,官員的意識形態更強調宏觀的復興夢、強國夢,而民間的意識形態則更強調公民權利、公民尊嚴和公民價值,這在微博上就必然發生矛盾和衝突,在中國夢上很難有共識性的互動。
第二、官員在微博上大談政績難以與網民互動;
政績是官員們追求的,政績可能在客觀上有利於普通民眾,也可能在客觀上不利於民眾。而政績在官員那裡是抽象的,且有很大的水分,一些政績的數字是造出來的,而不是實幹出來的,在現實中得不到民眾的信任,在微博中更得不到民眾的信任,即使官員微博所說政績數字是準確的,因其微博字數限制也難以說得清楚,民眾因此對官員微博的政績質疑會放大。政績是官員的主動追求,是民眾的被動追求,民眾對政績本來就不感興趣,所以在官員微博眼裡的良好政績並不會引起普通網民的共鳴,即使偶爾有互動,也是以對官員微博鼓吹的政績進行質疑和批評。而普通公民在網上維權,追求網民的價值和尊嚴,限制公共權力的濫用和腐敗,又讓官員微博難以回答,這或是官官相護,或是不知具體情況,或是拒絕回答,或是置之不理,無如何種態度,都會被網民視為傲慢。也就是說,官員動的,網民不動,網民動的,官員不動,二者難以互動。
第三、官員在微博上大談道德難以與網民互動;
如果從西方人性惡的角度來說,人都有惡德惡行的潛能,有權力的人容易把其潛能付諸現實,所以通過憲政民主、新聞自由、媒體自由、網路自由、公民社會來從內部和外部對權力進行有效限制,從而把權力關在籠子裡,只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公權,也就是說,和官員不能談道德,要談法治,談約束。與官員談道德無異於與虎謀皮。如果從中國的人性善來說,人都有行善的潛能,官員有了權力,把行善的潛能變成現實。可事實勝於雄辯,中國兩千年專制社會一直談道德,談道德的結果就是把國人變成臣民,變成聽話的奴才,那些大談道德的官員其實肚子裡都是男盜女娼的破爛貨。就是那些真正具有道德的官人,也被專制的邏輯無情地甩出官場。更為真實的是,高揚道德之人以偽君子居多,中國幾千年來在官場上真還沒有幾個官員道德楷模,就是包青天,也是人為造出來的。
第四、官員在微博上大談風景難以與網民互動;
官員微博經常晒風景圖片,風景照,表面上是說官員也是人,也熱愛生活。這裡的問題在於,官員微博談風景很容易使網民想起濫用納稅人的錢,用納稅人的錢觀光旅遊。而官員在微博講風景的同時又沒有說錢誰出,是自己出錢還是公家出錢,到風景區之後都是誰接待的,都是誰花的錢,而官員微博對此又不進行解釋,結果就是,官員越談風景,就越容易引起網民的反感,更何況官員的公款消費、公款旅遊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談風景的結果是大煞風景。
第五、官員在微博上大談生活情趣難以與網民互動;
官員微博在網上談茶說茶,談茶道,飲茶水,這讓網民感覺官員無事可做,或有事可做而不做,因懶政而茶歇。網民也愛喝茶,在茶的方面與官員應該有共識,雙方可以就茶的知識進行興趣交流,情感交流,而表面上,官員的微博在茶的問題上也有互動和交流,但從交流的過程來看,交流的過程並不是普通網民與官員的交流,更像是下級官員與上級官員的交流,這種表面上的互動反映了官場的政治生態,談政治是官場大忌諱,談茶不傷身體不傷感情不傷權力,茶道反映了官道,官道也通過茶來體現。也就是說,在茶的交流問題上,也不是官與民的互動,更主要是官與官的互動。況且有些茶,普通網民也喝不起,就是喝茶的地方,也不是一般網民想進就能進去的,喝茶不但是功夫茶,也是權力茶,錢力茶。
第六、官員在微博上搞形式主義也難以與網民互動;
官員微博在網上發布意識形態言論,但這種意識形態言論總是高高在上,經常大談官員與群眾的關係。比如,官員微博轉的「在提倡照鏡子,群眾就是一面鏡子。干好了,群眾看我們就笑,自己幹得也開心;不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干不好,群眾對你當然有意見,鏡子裡的形象必定不好看。多照照鏡子,也是換位思考,從對方的眼球照自己,以達正衣冠之目的。務必明白這點:群眾需要的,就是幹部要做的。」 但官員們不知,群眾就是烏合之眾,是極權主義的一個概念,群眾的邏輯是通往極權主義的邏輯。如果官員一口一個群眾,或者一口一個老百姓,其實質是蔑視公民,把公民打回群眾中,不希望公民形成公民社會,從而對權力進行有效制約。
第七、官員在微博上搞親民也難以與網民互動;
如果說官員不搞親民,不想親民,那就太絕對了,但在官場文化使得官員在親民中是高高在上的親民,或者說,親民本身就是恩賜式親民,這種親民的結果就是官與民親生距離感和陌生感,官員的官話、套話、假話、空話也使得親民變成懼民。與此同時,隨著公民意識的提升,隨著選票意識、選舉意識的增強,這種親民已經在普通人那裡不起作用,親民已經失去了市場。
第八、官員在微博上關注的事件也難以與網民互動;
因受官員本能的驅使,官員關注的事件與網民關注的事件即使相同,價值觀也不同。比如官員關注新近發生的美國斯諾登事件,官員微博認為美國制度也不完善,也不盡善盡美。普通網民則更關注斯諾登的中國化問題,網民的言論、圖片、名字經常被莫名其妙的關閉,很顯然是老大哥在看著你,這比斯諾登事件更為嚴重,公民的私人權利得不到保障,言論自由沒有得到貫徹落實,公民言論自由權利隨時受到侵犯。再比如網民與官員同時關注毛澤東,一些官員微博在毛的問題上很少發言,即使有官員微博發言,也充滿了非理性,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昭然若揭,這不能不引起主張憲政民主網民的反感。不過,在對於毛澤東的評價上,官員微博與擁護對毛澤東個人崇拜的群體中引起了共鳴,問題是,官員微博也和一般網民一樣失去了基本的政治判斷,失去了基本的理性和公正性。
第九、官員大談情感也難以與網民互動。
在官員微博中,也有打情感牌的,諸如寫詩,以詩會友,寫道德情感,以情感人,這些都沒有錯。錯的是情感用錯了地方,普通網民希望官員的情感關注在普通人的生活上,可他們對具體的普通人的情感基本處於沉睡狀態,對學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對農民工的情感生活問題,對弱勢群體的生存問題,官員微博很少發出自己的情感聲音,這不能不讓網民感到失望甚至絕望。
也許官員們會說,官員上微博也是平等的個人,官員在微博上是平等的,沒有官員與普通網民之分。如果真是這樣,官員微博就不叫官員微博了,既然官員微博以官字當頭,在微博上也有公共權力的色彩,更有公共權力的標識,既然如此,官員微博在網上就應有公共權力的角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公布解決問題的結果,這才是官員微博存在的意義。
也許有官員說,對官員微博不能一概而論,官員微博也解決了部分網民的一些具體問題,這種情況有,但從官員微博的龐大群體來看,解決普通網民問題的官員微博是極少數。更為重要的是,官員微博對民生的苦難、公民的尊嚴、公民的權利選擇集體性沉默、選擇性失明,這是錯誤的,也是官員微博沒有生命力,走向死胡同的根本原因。
在現有的體制下,官員微博不敢碰硬問題,遇著公民價值尊嚴問題繞道走,這是沒有出路的。在一些官員微博的眼裡,只有官位,沒有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