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移動被曝偷開業務卷錢

【看中國2013年09月02日訊】只要10元錢,偽造一個單位公章,幾十、上百個消費者就「被訂閱」音樂彩鈴、手機報、包月等收費業務,移動公司的集團客戶業績不斷增長,而絕大多數消費者還被蒙在鼓裡。記者暗訪發現,這種「刻」出來的業績增長,已經成為中國移動[微博]廣東分公司部分員工長期執行的潛規則。「野蠻增長」侵害公眾利益背後,也凸顯監管部門監督乏力。

成本低獲利高 盯上集團客戶

廣東中山的蘇女士到移動營業廳查詢話費清單時,發現自己的手機從2004年開始,無緣無故多了每月5元的夢網月租費,一扣就是8年。「我從未開通,為何扣費?」

手機莫名其妙被消費,很多人都經歷過。各級消費者組織統計的投訴中,手機服務歷來是排名靠前「重災區」:擅自給消費者開通彩鈴、簡訊包月套餐、變更收費項目……很多消費者甚至已經見怪不怪。

一位廣東移動[微博]公司的內部人員對「新華視點」記者表示,只要偽造幾個公章,就可以同時給幾十、數百個同一單位的人員開通收費業務,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這比給單個客戶收費開業務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這位內部人員表示,經常有私刻印章的人到移動公司送公章,「為了防止泄密,他們在電話和簡訊裡把刻的公章都叫‘蘿蔔頭’,到時候讓你眼見為實。」

近日,記者在廣州市區廣東移動某分公司單位樓下看到,上午8時45分左右,一個手提碩大黑色塑料(10815, -20.00, -0.18%)袋的男子出現在移動公司樓下,撥打了幾個電話,幾分鐘後,從移動公司的辦公樓內先後走出三四名男子,有的脖子上還戴著移動公司工牌,每個人都從該男子的大袋子裡取走了幾個小袋子。

記者隨後從其中一個小袋子中看到,內裡放有3個單位的紅色公章。

「刻一個10元,超過10個打八折。」這位內部人員告訴記者,因為長期合作,數量很大,這是刻公章的人給移動公司員工的優惠價,「要是不熟的人,刻一個要25元」。

這位內部人員說,像記者所見的類似偽造公章的行為,至少從2010年起就有了,已經成了潛規則。「平均一週要刻三四次公章,最多一次刻了33個單位的公章,多數是一些小公司和製衣廠,也有小部分是國家單位。」

營造業績增長 不惜鋌而走險

公章,是一個單位的法定代表標誌,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仿印、仿造、偽造、私刻。刑法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規定如此嚴格,懲罰如此嚴重,為何移動公司的員工還敢鋌而走險,拿偽造公章偷開集團客戶大做文章?

一位中國移動的客戶經理表示,地方政府考核GDP,我們考核「KPI」,重點是放號、增值業務,每個項目動輒要求一個月完成上百個,完不成,就扣發獎金,剩下每月1000元的基本工資,只能喝西北風,甚至隨時可能被辭退捲鋪蓋走人。

「公司只要業績,我們還要吃飯,靠自己跑業務,一個月也拉不到幾個,對於這種顯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能依靠偽造公章偷開集團客戶來充數。」一些移動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長期、大規模使用偽造公章,也與移動公司的管理人員疏於管理,甚至有意放縱密切相關。

這位內部人士表示,公司管理層對此沒有提出異議或採取措施,「偽造公章的事公司很多領導都知道,但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011年時,有領導還特意叮囑,上級部門要來檢查,‘把蘿蔔頭都收好’。」

審計署今年5月披露的對中國移動的審計報告顯示,2009年至2011年,廣東移動江門分公司在未經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給145個號碼開通了數據業務功能。

在審計署披露問題幾年之後,時至今日,記者暗訪瞭解到,私刻「蘿蔔頭」的行為仍在繼續。就下屬分公司員工偽造公章的情況,記者向廣東移動公司發出採訪函,但移動公司一直沒有正面回覆。

公眾經常遭劫 企業很少受罰

截至2013年7月,中國移動公布其用戶達到7.45億,全國手機用戶超過11億。扣費幾塊錢,看似不多,但有如此龐大用戶基數,危害不容忽視。一些消費者表示,在「被消費」之後,移動等運營商既不發送信息,也不寄送賬單,如果消費者自己不查詢,根本不知道。蘇女士表示,自己就被扣費已經投訴了1年有餘,找過移動公司、消協,甚至還在政府問政平臺發過投訴,移動公司僅僅停止了收費業務,對多扣的幾百元退不退、賠不賠,至今也沒給個說法。

專家表示,消費者不愛較真,有維權意識淡薄的因素,更在於維權難度大成本高,經常是「為討1元錢,要花10元錢」,舉證困難不說,還要搭時間費精力,因此雖然抱怨聲眾多,但往往自認倒霉了事。

一些專家認為,公眾經常遭劫,企業卻鮮少受罰,需要法規持續健全,更需要監管部門持續「給力」,杜絕違規企業屢被整改屢不改的情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