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擔保跑路案涉資10億 僅是冰山一角(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章若琳綜合報導)9月11日騰訊報導河南省不斷發生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負責人跑路事件,有3000多人報案,涉及資金10億元之巨。許多受害老人一生積蓄付之流水。政府部門的疏於監督管理,卻讓普通老百姓為那些跑路的老闆買了單。
非法集資活動為何頻繁發生?研究顯示,一些政府領導充當了非法集資的「活道具」。
眾多老人被騙投資理財 一生積蓄血本無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親赴河南洛陽市調查瞭解到,自今年5月以來發生了大華投資擔保公司和國擔投資公司資金鏈斷裂,涉案金額達2億元,國擔達6.37億元。7月17日又發生恆生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劉某去向不明,案件涉及金額近1億元,三起擔保投資公司跑路案涉及金額將近10億元,而這三家擔保投資公司都是當地的明星企業。這些連發的案件讓投資人都成了驚弓之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由於擔保公司的業務員專門盯著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金,業務員們以政府批准、營業執照齊全,保本息等宣傳「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眾多老人成為受害人。上當的老人李雲映76歲,向國擔投入了9萬元,這些錢由三個老人集資,國擔給他們的月息是1分7,這樣他們能夠每月獲得1500元的收益。68歲的老人李敏,平時捨不得買菜,晚上到菜市場撿菜葉,居然也動用她多年攢下來的退休金3萬元與另外兩位親戚湊了11萬元,投入了國擔指定的賬戶,以獲取每月1分8的利息。國擔在洛陽的融資規模達6.37億元,有3000多人報案。洛陽市政府把這起案件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 但這個定性讓不少投資者感到不滿,他們認為「如果是非法的公司,我們絕對不會投。」國擔獲河南省法人代表權益保護中心授予的「守法誠信共建單位」,以及最具價值投資擔保機構、最具社會責任感擔保機構。
恆生是洛陽最早的擔保公司之一,與國擔公司的辦公地點是上下樓,而跑路的時間也很接近。在國擔案發後第三天,恆生的負責人留了張字條,大意是說:欠出資人9000多萬元,借貸方1億多元未還,請求政府出面解決。8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恆生辦公室看到,這個機構的營業執照、納稅證明還擺在辦公室,其中還有一塊當地媒體評選的 「洛陽年度最具品牌發展力的投資機構」的牌匾。
政府事前褒獎的企業,出事後又定性為「非法集資案」, 8月26日《洛陽日報》刊出文章稱 「全國非法集資案件兌付比例一般在10%~30%,一旦參與了非法集資,個人和家庭財產將面臨巨大損失。」這對於眾多被騙的老人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一生的積蓄將會血本無歸。政府批准成立的擔保公司,洛陽市共有擔保機構140家,註冊總資本50億元。由於政府部門疏於監督管理,卻讓普通老百姓投資者為那些跑路的老闆買單。
擔保跑路現像在全國越演越烈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福建、浙江、河南、廣東等地相繼發生擔保機構資金鏈斷裂、跑路事件,擔保行業步入風險高發期。發生在洛陽的擔保跑路案僅是冰山一角。
按照目前的政策,在傳統模式下,融資擔保公司收取3%左右的擔保費,僅僅夠餬口,更遑論盈利。事實上,洛陽一些擔保公司從事的更像是民間借貸,用比銀行高的利息將錢從個人手中攬上來,再以更高的利息把這些錢放貸出去。因此,在生存壓力之下,不少擔保公司早已是「挂羊頭賣狗肉」,融資擔保變成了非法吸儲平臺,獲得的資金則從事諸如高利貸、非正常的投資項目等。在目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借貸資金遲早會出現斷裂。
溫州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指出:不少地區集中爆發的擔保公司跑路案,讓眾多投資者面臨著血本無歸的風險,也讓擔保行業隱藏的危機和風險暴露了出來。從去年開始,杭州企業出現大面積互保危機,在浙江地區,一大批中小企業也因為擔保的問題,面臨著資金鏈繃緊或是斷裂的風險,正向深度蔓延。周德文坦言: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制度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的根源在於金融機構,銀行現在應該返利給企業,如果銀行不出資金,解決不了危機。銀行的催貸對許多企業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失去造血能力的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大陸的一些擔保公司利用自己的「信用」,大量吸收普通公眾的資本。據調查,許多非法集資案的背後,都有政府領導幹部的介入:有的在暗中操縱, 有的用公權庇護,有的竭力為之造勢。他們的所謂「信用」都是一些政府領導充當了非法集資的「活道具」,就連新華社也在一篇時評裡寫道:這類公司開業時,有政府領導端坐在主席台上;公司週年紀念時,有政府領導到會侃侃而談。領導幹部和這些公司「老闆」們的合影掛滿了這些公司辦公室的牆壁。
正是這種廣告效應客觀上起到極大的誤導作用,使普通老百姓被騙得慘痛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