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長廊•天文篇]為何人造衛星繞地球的軌道不一樣?(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21日訊】在地球上空運行的人造衛星,按其軌道離地面高度來區分,可分為三種,即近地軌道(小於600千米)、中軌道(600∼3000千米)和高軌道(大於3000千米)。不同用途的衛星,運行不同的高度。需要對地面目標進行仔細觀察的衛星,通常運行在近地軌道,如科學實驗和偵察衛星等;需要對地球進行頻繁地、週而復始地觀察的衛星,通常運行在中軌道,如極軌氣象衛星和資源衛星等;而對一些要求在空中「固定不動」的衛星,如轉播電視的通信衛星,則採用地球靜止軌道。這個軌道在地球赤道平面內,離地面35860千米。因為在這個軌道上,衛星繞地球自西向東旋轉,速度為3.075千米/秒, 正好等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地面與衛星就相對「不動」了。
在不同軌道上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看中國配圖)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7年10月4日,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宇航基地,前蘇聯用一艘由R-78K71洲際彈道導彈改裝而成的運載火箭。把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造地球衛星」1號送上了環繞地球的太空軌道。這顆人造地球衛星重83千克,整體外形呈球形,帶有4個用來向地球傳送信息的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