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大家張養浩從政後留給後人的忠告(組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21日訊】我國是具有5000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多對於民族發展、社會進步作出過卓越貢獻的傑出歷史人物,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元代就是其中的一位。
張養浩
(一)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元代政治家、文學家。他做過地方官員,曾任堂邑(今山東聊城與冠縣)縣令;做過監察官員,曾任監察御史;做過中央政府的官員,曾在中書省(相當於行政院)任右司郎中,參議中書省事,以及禮部尚書等職。1329年,關中大旱,他被任命為陝西行臺中丞,在救災工作中,積勞病逝,年僅60歲。
張養浩《山坡羊》詩意
(二)
張養浩作為文學家,曾寫過同情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全曲為: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山勢層巒,如人群聚集,河水波濤洶湧,似猛獸怒吼。關外的黃河與關內華山互為表裡,地勢險要。向西面望著長安,使人心起伏。秦皇和漢祖都在這裡建過都城,可惜豪華壯麗的萬間宮闕,都化成了泥土。每一個朝代的興起,最受痛苦的是百姓;每一個朝代的滅亡,最痛苦的還是平民百姓。此曲在元曲中雖算不上宏篇巨製,但也算得上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名篇。就是今天讀來,對我們也都頗有啟迪。
(三)
在民國時期的蔡東藩(1877-1945)先生撰編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中的《元史通俗演義》,與其他王朝的演義篇幅相比是小多了。其中兩次提到張養浩。一是,在第三十四回中,至治元年元旦過後,元宵將近。元英宗欲張燈禁中,迭成鰲山。時任禮部尚書兼參議中書省事的張養浩,托左丞相拜住向英宗轉呈奏牘,勸英宗不要浪費財力和人力搞元宵張燈活動。起初,英宗不接受,後經拜住勸說。英宗感到張養浩的諫議是對的,說:「非張希孟不敢言,非卿不能再諫,朕即命他停辦吧!」英宗不僅接受了諫議,而且還宣布數萬工役參建的萬壽山大剎停建。這是第一次。「演義」中第二次提到的是在第四十三回。張養浩當了一段官之後,就辭官歸隱。此期間,陝西有5、6年無雨,人自相食。朝廷起用張養浩為陝西行臺御史中丞,命往賑飢。
在「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先是張養浩辭官家居,七征不起,至是聞命,登車即行,見道旁餓夫,輒施以米,溝前餓莩,輒掩以土,迨經華山,禱西嶽祠,泣拜不能起。忽覺黑雲四布,天氣陰翳,點滴淅瀝諸甘霖一降三日。及到官,復虔禱社壇,又復大雨如注,水盈三尺,始見天霽。陝西自泰定二定,至天歷二年,其間更歷五六載,只見日光,不聞雨聲,以至四野槁裂,百草無生;這時遇了這位張中丞,泣禱天神,誠通冥漠,居然暗遣了風師雨伯,來救陝民,那時原隰潤膏,禾黍怒發,一片赤地,又變青疇。」張養浩「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天,晝則出賑,幾乎日無暇晷,每念及民生痛苦,即撫膺悲悼,因得疾不起,卒年六十,陝民如喪考妣,遠近銜哀,後追封濱國公,謚文忠。」
在封建社會中,一個官吏能做到如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十分了不起的,得到後人的稱讚和傳頌是完全應當的。
(四)
張養浩在他的從政經歷中,留下的不只是蔡東藩先生在《演義》中所述的兩個頗有影響的事例。他還給後人留下了一部對從政的地方官員、監察官員、中央官員的真誠勸告——《三事忠告》。即:《牧民忠告》、《風憲忠告》、《廟堂忠告》,共計30節,每一節中又有若干條。「牧民」主要是從官員的德行和職事上來闡述,如何當好地方官員,管理和愛護百姓。「風憲」主要是官員的遵紀和守法上來闡述,如何當好監察官員,維護法紀,倡導良好道德。「廟堂」,即:宗廟與明堂,也就是朝廷的意思,是指如何當好中央官員,恰當用人,忠於皇上,修身立德。
《三事忠告》是用文言文寫成,文字並不多,文思清晰,語句練達,含義深澈,讀來很有興味。儘管如此,但在此難以一一列舉。只能列舉一、兩條,並依照有關註釋,來理解《三事忠告》中的精闢之處。在此,列舉《牧民忠告》「拜命第一」中的第一、三條「省己」和「戒貪」,加以理解,亦可知文中之精妙!
「省已」,命下之日,則咐心自省:有何勛閥行能,膺茲異數?苟要其稟祿,假其威權,惟濟己私,靡思報國,天監伊邇,將不汝容!夫受人值而怠其工,儋人爵而曠其事,己則逸矣,如公道何?如百姓何?
《拜命》拜官任職。「省己」,檢查自己。譯文如下:任職的命令下達的時候,就捫心自問:有什麼特殊功績、品德和才能,得到這樣不尋常的優遇?假如領取這個職位的俸祿,憑藉這個職位的權勢,只是滿足自己的私利,不想報效國家,上天就在上頭看得清清楚楚,將不會寬容你的!接受了工薪而對工作懶散鬆懈,承擔了職位而將公務撂在一邊,自己倒是安樂了,對公道怎麼樣?對百姓怎麼樣?
「戒貪」,普天率土,生人無窮也。然受國寵靈,而為民司牧者,能幾何人?既受命以牧斯民矣,而不能守公廉之心,是不自愛也。寧不為世所消耶?況一身之微,所享能幾?闕心溪壑,適以自賊。一或罪及,上孤國恩,中貽親辱,下使鄉鄰朋友蒙詬包羞。雖任累千金,不足以償一夕縲紲之苦。與其戚於已敗,曷若嚴於未然?嗟爾有官,所宜深戒。
譯文如下:戒貪,四海之內,人是無窮數的。但是受到國家的恩寵,而能當人民的官長的,能有多少人?既然承受職位來管理人民,卻不能保持公正廉潔的心靈,這是不愛惜自己,難道就不會受到世人的責備嗎?況且一個人是很微小的,所享用的東西能有多少呢?如果貪心像溝壑一樣難以填滿,這恰好毀了自己。一旦犯罪,上則辜負了國家恩寵,中則給親人帶來恥辱,下則使鄉鄰朋友蒙受羞恥。雖在任時積聚千金資財,不足以補償一夕牢獄的苦楚。與其在敗露時悲慼,何如在還沒有成為事實時嚴於律己?有官職的人們,這是應該深以為戒的。
讀一讀張養浩的《三事忠告》和他的人生,使我們後人,從心底欽佩這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許多論斷,在今天也是不失光焰。從中可以看出他遵循儒家學說,始終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