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解讀三中全會:向既得利益集團讓步(圖)


中共召開三中全會期間,北京戒備森嚴。圖為2013年11月12日,軍警在人民大會堂附近列隊巡邏。(法新社)

【看中國2013年11月14日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4天的閉門會議後落幕,發表了近5千字的公報宣布新政的改革策略。對此,海內外媒體和民眾紛紛進行分析和解讀,普遍認為在經濟改革方面,對衝擊國企壟斷未推出實質性措施,而政治體制改革也未被提及,僅停留在行政體制改革層面。

在星期二官方公布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後,星期三凌晨,官媒新華社發表題為《繪製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的社論,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凸顯出中國發展新的走向。

公報中引人注意的是設立兩大新機構,除了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外,另一個是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據稱將統領萬眾矚目的改革,共公布了15個方面的改革目標,包括文化、生態、民生、軍事、教育、醫療、法律、金融等,但是同樣重申了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而會前民眾熱議的打破國企的壟斷、高房價的回歸、農村土地流轉、中央和地方的財稅制度、計畫生育放開二胎等問題在公報中的提及卻相當模糊,有的甚至沒有被提到,令人感到失望。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戰既得利益。最好的選擇是,部分國企應該私有化。至少,這些國企應當被迫提高效率,參與競爭。此外,還需要實施相關的銀行業改革。

大陸獨立時政觀察人士華頗週三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從公報來看,對既得利益集團做出了讓步:「雖然說由市場決定一切,讓政府簡政放權,但是又重申了國有經濟起主導地位,這就無從談所謂的市場經濟,沒有動國有壟斷企業,我想是來自既得利益集團,還有左派的壓力,習近平在這方面讓步了。能談到的就是土地,但能否落實還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各個地方政府都在依賴土地發財。」

據香港《蘋果日報》週三稱,盛傳總理李克強將出任「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有望上調北京,出任小組副組長。文章又稱,高調宣稱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諸多說法更像是空頭支票。

三中全會的公報如會前外界所預料的那樣,沒有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只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引發了大批呼籲政治體制改革的網民的不滿,而相關的大量網帖、轉發、評論均遭到刪除。

有網民發現,就在三中全會落幕當晚,多次呼籲政治體制改革的中國著名的公眾知識份子章立凡在新浪、騰訊、網易等多個網站註冊的微博被關閉,賬號被註銷。

網友「李鈦感懷」發帖稱:「兩個底線:1,官員財產公開,做不到這點任何反腐敗措施都是騙人。2,人民有選舉權,做不到這點任何改革都是欺天。」

另一網民「袁壹琥」評論稱:「專制霸佔國家公權,挾持公器以令天下,把政治當買賣。官府倒賣土地,官員出賣權力,司法出賣公正。有專制,無憲政;無憲政,無法治。專制不死,國難未已。」

香港《明報》週三評論稱,政治體制改革未見新意,反而在社會治理上有大動作,將設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使社會氛圍將寬鬆抑或更收緊,是值得關注的發展。

香港《東方日報》引述中國大陸學者稱,當局所謂的政改是偷換概念,只限於行政體制層面,並非實質上的政改,以致儘管國家經濟不斷向前,但政治體制正在倒退。

三中全會公報中另一項備受矚目的改革內容,即宣稱「要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司法改革,而新提法「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是強化了司法保護人權的功能。據外界消息,三中全會的司法改革包括將各地法院剝離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的管轄,由北京通過最高法直接領導,撥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決定。

對此,經常代理行政訴訟案件的浙江律師袁裕來週三對記者說:「三中全會之前有人就有這樣的風聲,說要收回中央來管,但這是不可能的。地方政府、黨委對法院審理的干擾最大的就是行政案件,所謂‘民告官’,這裡最突出的就是征地、拆遷,地方政府現在就是靠這個來運轉的。假如法院獨立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改判,但肯定執行不下去。第二,法律人都知道這個常識叫‘司法獨立’,但現在叫‘審判獨立’,然而審判只是司法活動的一部分,尤其是我代理行政案件,在行政權和黨權跟司法權矛盾最尖銳的地方對這個感觸很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