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舟覆舟:兩岸關係與中國夢
【看中國2013年11月17日訊】在「中國夢」的遐思中,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閉幕。「中國夢」與兩岸關係,會有什麼關係?
二○○六年,大陸央視播出《大國崛起》影集,成為國際熱議;後來,北京官方語匯改稱「和平崛起」,再改為「和平發展」,至此已不見「大國」,也不見「崛起」,這是胡錦濤維持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風格。
但是,習近平主政後,政治語言已見變化;他使用的語匯是:「新型大國關係」、「中國夢」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語言符號的變化標示出:北京已不諱言「大國」的「崛起」,此後的中國崛起亦將進入深水區。
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間,「中國夢」將進入深水區,與此同時,兩岸關係也勢將進入尋求終極解決方案的深水區。深水區可能是一個高成就區,也可能是一個高風險區。未來兩岸關係解決方案的成敗,必然影響未來「中國夢」的成敗。是美夢?還是噩夢?
過去,談到中國的復興,皆以「百年國恥」為動力,動輒就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說起;但是,現在若要談「中國夢」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許不能再用「雪恥」為動力,而應當標舉出一套「人類文明典範」與「世界普世價值」,始有可能作為對內及對外的形象與號召。
自大航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大國之崛起不外三種內涵:一、工業革命創造的船堅砲利;二、資本主義引發的殖民風潮;三、社會達爾文主義導致的弱肉強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雅利安血統主義」與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可視為此中之典型,而皆以國家主義及民族主義為中心思想。
然而,到了二戰以後,一九五○年韓戰後的四十年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的大國崛起,卻多了「文明典範」與「普世價值」的思考。美國標舉的典範與價值是,自由民主、民有、民治、民享;蘇聯標舉的典範與價值是,領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並經由階級鬥爭去追求階級及國家的終極死滅。美國的理念不是沒有破綻,蘇聯則已不復存在,但畢竟皆是標舉了一套對內與對外的典範與價值。如今要問的是:中國若要崛起,將以何種「文明典範」與「普世價值」作為對內及對外的形象與號召?
今日的中國大陸,其最核心的思想體系是「四個堅持/一黨專政」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歷中國三十餘年改革開放所獲成就,此一體系確有可以認真看待之處;但是,此一體系畢竟比較「內部性/特殊性/階段性」,亦即這或許對此一階段的中國有其效用,但未必能適用於長遠的中國,也未必能成為世界性的文明典範及普世價值。試問:誰能主張「永遠一黨專政」是普世價值呢?因此,若要談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人可能必須對內對外提出一套普世的典範與價值,這還有待完成一系列的「創造/號召/實踐/示範」的過程。
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間,兩岸關係的終極解決可能與中國夢一起走進深水區。而且,不論是否將兩岸關係視為「國與國的關係」,但兩岸關係的解決方案卻必定是一件國際性的大事,因為它必定是一件牽動「文明典範」與「普世價值」的大事。亦因此,在未來的深水區中,兩岸關係解決方案之成敗,即很可能成為影響「中國夢」之成敗的重要因素。
兩岸關係的最後解決方案,如果在「人類文明典範」及「世界普世價值」上能夠有所創造發明,自然會對「中國夢」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大地加分。但如果不是這樣,如果兩岸的解決方案違反了「文明典範」及「普世價值」,成為弱肉強食,成為「一黨專政」吞滅了「民主政體」,那也可能成為中國的悲劇和世界文明的災難。那麼,中國屆時極可能出現較文化大革命更加慘重的內外浩劫,難道那會是大家所追求的「中國夢」?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將從何說起?
載舟覆舟,深水區可能是高成就區,但也可能是高風險區。北京若沒有一套「文明典範」及「普世價值」的思想體系及戰略架構,無論對內、對兩岸,及對世界,恐怕皆難以實現其「中國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