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1日訊】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市場為新一屆政府的「全方位」改革方案為之一振,普遍調高了對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然而,伴隨著近一段時間A股市場的強烈動盪,以及中誠信託30億礦產信託面臨難以兌付危機,市場已經回歸謹慎,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有必要保持警惕以避免大規模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筆者認為,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於經濟體制改革必然遭遇的陣痛,特別是今年投資下滑過快進而導致經濟增長失速;二是改革推進時協調困難可能導致的危機。
經濟增長方面,可以看到,截至目前中國至少已有七個省級行政區已把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調整到低於2013年的水平,說明今年經濟增長比往年下滑已有廣泛共識。
而按照三駕馬車來看,筆者認為今年消費有望保持穩定,出口或將好於預期,投資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這一方面源於資金價格整體上漲造成融資成本提升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未來投資動力的轉變。
從資金成本而言,自去年6月錢荒以來,下半年中國有出現了多次資金緊張的局面。去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為4825億元,明顯低於市場預期。而12月銀行 間市場利率上漲,7天逆回購利率最高時曾接近10%,出現了又一次「錢荒」,均說明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流動性已經非常緊張。毫無疑問,融資成本的上漲,必將對企業融資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
今年,中組部已下達改進地方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方式,即不僅僅把GDP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而將政府債務納入考核範圍。當然,這有利於改變官員執政的模式,防止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以及產能過剩等,具有積極意義。但這對於投資佔到了GDP比重的50%甚至更多的中國,一旦地方政府投資熱情降低,投資出現較快下滑,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會有失速風險?
另一個風險源於改革協調推進的困難。雖然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案看似全面,但在如何協調推進諸多改革措施方面缺乏明確指引和時間表。以利率市場化為例,可以預見,決策層今年推進此項改革的進程將明顯加快,但自去年6月以來出現的多次銀行間市場利率攀高卻增加了市場的憂慮。雖然錢荒與海外資本流動、貨幣政策轉向、財政存款投放速度以及監管層強化監管等多重因素有關。但問題的關鍵是如此高額的資金成本,實體經濟如何承受?
當前中國國內工業生產企業已經連續22個月處於通縮,而一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超過7%,意味著製造業承受的正利率接近9%。如果算上從影子銀行的融資,成本恐怕更高。那麼,究竟是何原因導致資金成本不斷攀高?
在筆者看來,一種解釋是金融改革單兵突進的問題。現在存在相當多的資金需求方,且這部分群體對資金價格並不敏感。這部分群體主要是三類,一是產能過剩企業,由於缺乏退出機制,中國殭屍企業大量存在佔據了相當多社會資源;二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由於存在政府隱形擔保以及債務可以展期借新還舊,融資平臺似乎不在乎資金價格的大幅上漲;三是房地產企業,高利潤支持其可以負擔資金上漲的壓力。
進一步推斷,由於上述企業對利率變化不敏感,如果金融改革推進過快,利率市場化進展快但對國企改革、財稅改革、政府行為約束沒有很好推進,貸款需求巨大之下,利率上漲必將帶動整個資金價格繼續走高,而這將使得本就融資困難的中小製造業企業進一步受到擠壓,傷害實體經濟。
整體而言,今年中國經濟仍將是機遇大於挑戰。但只有落實各項改革措施時充分考慮改革陣痛,防止投資增長大幅下滑;同時特別關注金融改革單兵突進的風險,不讓局部金融問題演變成系統性金融危機,才能繼續維持7.5%左右的增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