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很多人會進行掃墓憑弔事宜,期間難免會有心情波動。對於青壯年來講,偶爾的情緒波動並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多影響,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尤其是患有基礎疾病中老年人,其損害後果或不堪設想。專家提醒,清明期間易受情緒波動、飲食、天氣影響,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腸胃不適、過敏等「節日病」,清明養生宜動不宜靜。
謹防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清明期間早晚溫差較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對抵抗力差的人群影響最大,這些人最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引起身體不適或加重原有病情。專家認為,季節交替之際最易引起中風、腦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奔波勞累、忽視保暖、情緒波動往往都有可能會加重病情。且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反彈」時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吃青團、螺絲適可而止
清明吃青團、炒螺螄等是江浙一帶習俗,而這些性質寒涼、不易消化的食物對於消化系統功能不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災難,但不少人仍「把持不住」,因貪嘴而連累腸胃。據瞭解,清明糰子大多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一起調和,再加入餡料包成的,這類食物多含有澱粉和油脂成分,對於脾胃虛弱以及寒性體質的人來說,過多食用會加重腸胃負擔,極易引起消化不良。
感染性腹瀉也是清明前後易發的疾病。多由於攝入不潔食物和水導致的,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衛生飲食習慣,使得病從口入。其臨床表現為腹瀉,可伴有腹痛、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專家建議,3天小長假期間,尤其是打算外出旅遊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貪嘴吃路邊小吃。
清明養生宜動不宜靜
3天小長假有人選擇外出踏青,也有人選擇休息調整。以往清明過後就有不少年輕人前來反映說頭疼,難以進入工作狀態,甚至連睡眠也受到影響。專家提醒,這個季節最好能夠外出活動活動。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多外出走動放鬆心情,因為清明時期中老年人或多或少會受思親氣氛影響,出現情緒低落的症狀,如果再沒有樂觀的心態加以調節,長此以往會傷肝,不利養生。因此,清明養生是宜「動」不宜過「靜」,此時大自然萬物都處於生發狀態,人也應該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多外出活動活動,比如踏青、鍛練身體等都能幫助保持樂觀心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