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傳千古話瓷燈(圖)
三國、晉代時期,流行陶瓷油燈具。三國時始有青瓷熊燈,典型器是南京清涼山三國吳墓出土的青釉熊燈。器形由承盤、承柱、油盞三部分組成。熊燈是以圓雕熊為承柱的燈具,多為鉛綠釉陶。
唐代邛窯有一種瓷油燈,燈為敝口,上呈碟式,口以下漸內收,圈足,平底,一側有短流。燈碗有中空的夾層,可注入水,降低油的熱度,可減少耗油,叫「省油燈"。「省油燈」僅產於在四川一帶,陸游《老學庵筆記》中有「宋白為玉津縣令,於回汴都時帶省油燈以贈友」的記載。
遼金時代也有一些器形特殊的燈具。如青釉摩羯燈,是遼代瓷燈式樣,以印度佛教中的摩羯魚為器形,魚身,有雙翼,卷唇揚尾,圈足。面貼塑兩圓點眼,勾形角,近尾端處有一方孔,燈腹分為前後兩個室(前室放盛油和燈芯,後室注入涼水降溫,可減少油耗),裡表均施淡青釉,器身上突出部位顯露出白色的胎。l 972年遼寧北票出土一件,高9.4m,長14cm,寬7.4cm,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金代耀州窯也生產獅子燈盤,造型為一卷毛獅子,張口態,背部馱起一燈盤,盤裡刻蓮花一朵,獅子足踏底盤,底盤素胎無釉,盤底不平,有許多刀刻劃痕。胎體厚重,青黃色釉,釉面有開片。
明清時期流行一種把燈,又叫書燈,上為壺形,斂圓口,短頸,扁圓腹,有長柄下連圓盤形盞托,腹前有凸起的短流,後有曲柄,左右各飾有一個乳釘,器口有蓋,器身上繪有青花水草紋。明代宣德窯和清代乾隆年間的唐窯,均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