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與「六四」比較 7大不同點
【看中國2014年05月07日訊】今年是1989年六四運動25週年,也是1919年五四運動95週年,兩場運動相距70年,兩個日期間隔只1個月。但是中共對這兩場運動一揚一抑,態度迥然。在共產黨近100年的宣傳中,「五四」在民眾心中,成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代名詞。深層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學者們有深刻的解讀。
從五四到六四:一次歷史話語權的較量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歷史學教授華志堅,一直在從事中國學生抗議運動的研究工作。日前《紐約時報》刊登了對他的採訪,他分析認為,「五四運動」對1989年六四運動的至關重要。
文中提到,5月4日是最為舉足輕重的歷史節點,1989年抗議的學生與中共都認為這一天是屬於他們的紀念日。
當年,佔領天安門廣場的許多學生聲稱,他們受到了1919年「五四運動」的感召。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和會上遭受的惡劣對待激起了人們的怒火,從而引發了史稱「五四運動」的學生抗議運動。那場抗議爆發時,思想激盪的「新文化運動」正在發生。
不過,中共也宣稱「五四運動」是其傳統的組成部分,稱這場愛國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1921年的建黨鋪平了道路。
華志堅認為,1989與1919的歷史類比之爭觸及一個核心層面問題。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宣稱,他們,而不是學生,才代表著「五四」的愛國傳統;而學生則堅稱,是當局,而不是他們,在危險地效仿過去,採用封建君王的行為方式和文革式的討伐語言。
1989年的學生運動雖概括為「擁護民主」。然而,融合了愛國主義、對於民主自決的模糊理解、強烈的平等主義色彩,但也夾雜了學生特殊地位的精英意識。
中共當局似乎對學生們受到的民眾支持感到驚訝。華志堅解讀為,「五四」傳統發揚了更加古老的知識份子觀念——在中國,大學生被視為知識份子的一員——即當統治者失德之時,知識份子有直言相諫的責任。縱觀整個20世紀,當中國學生呼籲變革,並用某種途徑把變革與民怨和民眾的關切相聯繫時,其他社會群體往往會走上街頭,支持學生運動。1989年,這種情況再次發生了。
華志堅還認為,對於1989年的那一幕不會再次上演,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去25年裡,中共政府耗費了大量精力,竭力要把那場運動重演的機會減到最小。他列舉出中共當局採取的花樣繁多的舉措,包括讓學生享有一些不那麼政治化的權利——比如讓他們更多地掌握自己的私人生活,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購物選擇,讓他們決定聽什麼音樂,以及大體上如何打發個人時間。而且,一旦任何事件似乎能將來自不同社會群體或位於中國不同區域的示威者聯繫起來,中共當局會及早、迅速地進行壓制。
最後,華志堅說,「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不應該就此否認學生的影響力。」他警示說,中共當權者最終會更在乎保護自己的資產和權力,而不是做最有利於國家的事。一旦出現導火索,促使學生們再次堅定地認為中國正在經歷危機,必須由真正的愛國者來處理危機,而不是垂垂老矣、手握大權的腐敗政客,那麼這種擔憂可能就會引發眾多社會群體的共鳴。
「五四」與「六四」的比較
中共在民主、自由和司法獨立方面,自1949年全面倒退,而且至今沒有恢復的跡象。有名為憲仁的作者曾撰文,從七個方面對比五四與六四,從中不難看出,中共集權統治對待學生和民眾的殘酷邪惡。
一、運動方式
「五四」開始就表現的非常激進,學生毆打領導人,並燒燬官邸。「六四」從一開始學生群眾就表現出極大克制,包括口號都非常慎重,僅限於「反腐敗」、「反官倒」等基本要求。(後期的激進是在中共當局定性為「動亂」並動用軍隊之後)。
二、參與群體
「六四」以學生為主體,群眾參與屬業餘性,沒有發生罷工、罷市等有組織行動。有一個原因恐怕是工作的人都有後顧之憂,單位和上級都是政府一條線的,有問題輕則丟飯碗,重則進監獄。事實證明就是如此。從這點上說,80年代的中國對人的自由控制,遠甚於1919年。
三、審判
「五四」逮捕許多學生,包括燒趙家樓的同學。但大都很快釋放,只有毆打官吏、放火燒房者被「關押兩個月之久」(張國濤語)才開庭審判,並當場無罪釋放。
而「六四」的學生,各地帶頭的被捕後,被秘密關押18個月,「審判」也是秘密進行。許多被無罪釋放,但18個月也無交代。從這點上說,大陸90年代的政治比1919年仍還是大倒退。
四、新聞
「五四」是起因於「和會」消息的國內報導,可以說「五四」是新聞引導著運動。
而 「六四」是隨運動的進行,學生的愛國熱情感化了新聞界,新聞開始向有利於學生方向發展。新聞自由如今仍遠落後於80年前。
五、運動結果
「五四」喚起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民主意識。政府對學生的要求基本全面答應,中 華民族從此世界潮流靠近(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
「六四」是全民積怨的和平訴求,結果是中共當局對參與者全面打壓,連鎮壓過程中被誤傷的老人小孩都不能討個說法。而學生群眾要求的懲治腐敗則在六四後,又變本加厲,以更瘋狂的規模橫行中國。青年學生不再關心國事,整天專心商業於交際,民族之精神創傷難以撫平。
六、校領導
五四時期,學校和政府是相對獨立的,更沒有凌架於校務之上的黨組織。校長(以蔡先生 )可以同情學生,並可以繼續留任。
而六四後,學校領導人基本被從新審查一遍,有同情學生的、或對學生不夠嚴厲的,統統換掉。
七、鎮壓程度
「五四」運動,只有個別死亡。而六四鎮壓,死亡者數目至今仍是迷。「五四」學生在 軍警的關押、拘捕過程仍可喊口號,也未有在關押過程中被虐待的記載。而「六四」鎮 壓時,喊口號者會被還以子彈的掃射。被捕或關押,老老實實還被虐待,根本沒有喊口號的自由。北京火車站,軍人可以隨意搜查回家學生,不順眼者給嘴巴,有傳單者抓到臨時軍營打棍子,男女無例外(據軍人講述)。
「五四」結出惡果
歷史學家們認為,「五四」雖然給中國人帶去了民主、科學的理念,但他也帶去了共產主義,徹底摧毀了中華傳統文化,導致當今中國各種人倫敗像的出現。
歷史學家李元華曾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表示今天再提「五四」,如果用西方的科學、民主來對抗中共邪教,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國人不能忽視「五四」推行全盤否定中華傳統文化,給中國帶來的災難性的惡果:「他們所謂引進‘德先生’、‘賽先生’,引進自由民主,這也是西方的普世價值,但是它的一個前提是把中國全盤的否定,這是‘五四’的基本一個精神,所以‘五四’裡面,不管陳獨秀、包括胡適講的新文化,都是要破壞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為在這個基礎上,共產主義才能進來。」
在「五四」運動不到1年的時間裏,1920年初,「五四」領導人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立共產黨。因此,外界不少輿論認為,「五四」運動被共產黨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