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赫斯達倫山谷,乍看上去平淡無奇,卻成為不明飛行物頻頻出現之地。
「那是挪威山區的一個美妙夜晚,空氣清朗,群星環繞,空氣清冷,景色相當迷人,突然,不知從哪裡嘩啦了一聲!天空亮起來了。」說到這裡,比約·蓋特·豪格(Bjorn Gitle Hauge)停頓片刻,搖了搖頭,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那東西見了就忘不了,見了就想知道它究竟是怎麼回事。」
豪格是挪威奧斯特福德大學學院的一名電氣工程師。這番話是他在回憶7年前第一次見到赫斯達倫現象(Hessdalen phenomenon)時的情景:閃爍的奇異光球在挪威中部的山谷中盤旋,這個現象已經持續了至少一個世紀。
有時這些光球大得像轎車,能在空中漂浮2小時之久。有時它們又沿著山谷疾速飛行,最後驟然消失。有時它們是藍色和白色的閃光,一眨眼工夫就匆匆來去。有時它們在白天出現,看起來彷彿金屬物件在空中漂浮。上世紀80年代早期,當這些光球的出現頻率達到了一週20次,不明飛行物(UFO)專家自然把赫斯達倫山谷當作了連接其他世界的門戶,紛紛聚集到那裡慶祝。
但是在一支同時開始研究神秘光球的國際團隊看來,赫斯達倫山谷中隱藏的東西要遠比飛碟激動人心。如果他們能揭曉那些奇妙光球的能量來源,他們就不僅可以解釋世界其他地方的神秘光線,還能發明儲存能量的嶄新方法。這個「如果」可不得了。2014年夏天,這支團隊將重返赫斯達倫,去驗證好幾個解釋光球如何產生的理論。他們將帶上實驗室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成果,以及大量設備和感應裝置。有了這些,或許一切會在今年真相大白。
在這些研究中,奧斯特福德大學學院的計算機工程師厄林·斯特蘭德(Earling Strand)是一位關鍵人物。如果不是他,赫斯達倫有可能只是又一股UFO風潮。1982年,斯特蘭德和大多數人一樣,也從奧斯陸向北奔波400千米來到赫斯達倫,去觀賞挪威新聞界所謂的「不明飛行物」。但和大家不同的是,他的腦子裡想的不是太空船。「我想的是:一隻奇怪的光球在天地間盤旋,這背後的物理原理是什麼?」他很快就發現,這個現象無人能解。「我感覺科學家都不願意插手此事,我想‘UFO’這幾個字是主要原因。」
失望之下,他召集了三兩個朋友,借了幾件設備,又從幾個志趣相投的挪威物理學家那裡聽取了建議,然後在1983年,他發起了「赫斯達倫計畫」。這是第一個對光球做科學研究的計畫。第二年夏天,他和隊友首次去赫斯達倫山谷考察。他們目睹了188個光球,其中有53個是肯定不能用建築物、車輛或飛機的燈光來解釋的。他們給這些光球拍攝了影像,對它們發射了激光,用雷達記錄了它們的運動軌跡,還開展了一系列測試。這一切使他們確信,這些光球絕對是真實的自然現象。但這個現象何以產生,他們沒有多少頭緒。輻射和地震活動都可能是光球的能量之源,然而兩方面的測量都沒有得到結果。他們倒是在有些光球出現之前,在出現地周圍檢測到了磁場波動。
但是後來,這些光球像突然出現一樣,又突然消失了,赫斯達倫計畫也戛然而止。一直到1993年,當斯特蘭德再次訪問山谷,他和隊友才得知,當地人其實一直能看見光球,只是他們遭到了媒體的笑話,所以從此不再開口了。
斯特蘭德立刻又行動了起來。1994年,他在赫斯達倫組織了一次研討會。許多與會代表都對其他神秘的大氣現象懷有興趣,比如球狀閃電和聖艾爾摩之火,對赫斯達倫山谷這間天然的實驗室同樣興味盎然。會議之後,研究者重新開始用雷達測量光球的尺寸、形狀和速度。他們還用上了光譜分析,希望能發現構成光球的元素。與會者還決心在電學、磁學和地質學上尋找赫斯達倫山谷的特殊之處,希望能解釋它何以會成為光球出沒的熱點。
電漿光球?
自2000年開始,每年9月都有一小隊義大利、挪威和法國的研究者返回山谷,將神秘的光球作為自己日常研究的副業。他們測量發現,赫斯倫達光球沒有聲響,溫度似乎也不高——至少不會使接觸到的土地和樹木燒起來。不過也有證據顯示,它們著陸時會將地面消毒、將土壤中的微生物殺死。斯特蘭德見過一個光球在雪地上降落的情景,雖然積雪並未融化,但還是留下了一個印記。分析顯示,這個印記的積雪中沒有微生物,然而在大約15米開外的地方,微生物的水平依然正常。
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是,即使在光球沒有現身的時候,山谷上方的空氣裡也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動靜。雷達數據顯示,空中的某些隱形物體正強烈地反射著雷達波。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這些證據都指向了某種電漿體。當一團氣體發生電離,它就會變成一團離子和電子的雲氣(也就是電漿)。當這些離子和電子重新組合,就會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而電漿體的一個性質就是能夠殺菌,而且在特定的條件下,它也的確會降溫到可以觸碰的地步(參見《應用物理學雜誌》,第45卷,165205頁)。電漿體未必發出可見光——有時候,它們的輻射會落在光譜的紅外或者紫外部分。
問題解決了嗎?沒那麼快,因為電漿體是很難形成的。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電漿物理學家邁克爾·考平斯(Michael Coppins)表示,要電離一團氣體,就必須把它加熱到10000℃左右,而這樣的高溫是需要很多能量的。
不過,發光球體的確會在地球上自然產生。2012年,就有一組科學家捕捉到了它誕生時的情景。當時,中國蘭州西北師範大學的岑建勇和他的同事正在中國西北偏遠地區研究一場雷暴,好運不期而至:他們的設備記錄到了不遠處的一道閃電,在它擊中地面的同時,一個直徑5米的球狀閃電誕生了。它在空中逗留了一秒多鐘時間,隨即消失。光譜分析顯示,這個球體含有硅、鐵和鈣。有趣的是,赫斯達倫光球的光譜同樣顯示其中含有硅和鐵,另外還有鈧—— 一種在當地十分常見、也恰好能輕易電離的元素。
這似乎說明,赫斯達倫現象就是球狀閃電。然而在赫斯達倫,光球和雷暴並沒有什麼關係——它們可以在晴朗的傍晚倏然出現。「肯定是哪裡藏著一個能量源,能產生閃電那麼大的能量。」豪格說,「到底什麼東西能為一輛轎車大小的光球充電,還能一連驅使它好幾個鐘頭呢?」
也許是山谷的形狀有什麼名堂,是它的微氣候或者地質產生了強大的電流。豪格介紹說,有一種觀點認為,山谷的強風可以激起山上的靜電。還有研究顯示,風吹起的積雪或沙子也能產生靜電。「赫斯達倫的山頂上有鐵質,冬季氣候極端,風速很快。」他說,「也許就是這狂風吹來了電荷。」
另一個觀點認為,這些光球的能量來自放射性;具體地說,是來自大氣中氡的衰變。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里約熱內盧巴西物理研究中心的吉爾森·派瓦(Gerson Paiva)和卡爾頓·塔夫特(Carlton Taft),兩人曾在實驗室裡製造出球狀閃電和電漿體。他們在2010年主張,赫斯達倫光球是由「塵埃電漿體」(dusty plasma)構成的,也就是電離的塵埃微粒。他們曾用氡衰變製造出塵埃電漿體,而且他們相信,在赫斯達倫發生的或許就是類似的現象(參見《大氣物理學與日地物理學雜誌》,第72卷,1200頁)。
考平斯承認,放射性衰變的確可能產生某種電漿體。但不巧的是,從1984年開始的每一次現場實驗,都沒有在赫斯達倫山谷發現放射性的證據,甚至山谷裡的放射性本底還低於周圍地區。不過,豪格還是將尋找氡定為了2014年的頭號任務,準備在一個大號光球出沒的區域安裝氡探測器。他坦言,他的團隊還沒有在這個區域找到放射性氡的大塊岩石,不過附近幾個積水的礦洞或許會有所發現。有沒有可能是大團氡氣泡從地層深處升起,並在突破水面、接觸空氣的時候攜帶了水面的塵埃?「氣泡浮到水面,然後呼的亮了!」他說。
分成兩半的土地
今年下半年的另一項主要研究將由義大利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賈德·莫納瑞(Jader Monari)領銜。莫納瑞從1996年起就一直在研究山谷中的光譜和電異常。今年,他又把目光轉向了山谷的獨特地質,希望能從中找到異常能源的證據。
2011年,莫納瑞和他的團隊分析了赫斯達倫的岩石樣本。他們發現,這是一條分成兩半的山谷:以赫斯佳河為界,山谷一側的岩石富含鋅和鐵,另一側則富含銅。在2012年的考察活動中,有人提到了山谷裡有一座廢棄的硫礦。「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莫納瑞說,「我們在山谷的一側發現了鋅和鐵,另一側發現了銅。如果中間的河水中還含有硫,那就是一塊完整的電池了。」
莫納瑞猜想,山谷一側的鐵和鋅可能充當了這節天然電池的陽極,另一側的銅充當了陰極,而硫礦中濾出的硫酸則將中間的河流轉變成了電解液。這樣的假設就可以解釋他們在2010年測量到的一次電場異常了。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和同事、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羅馬諾·塞拉(Romano Serra)從山谷兩側各採了一塊岩石作為正負極,然後將它們浸泡在河流的沉積物中,模擬一節電池。結果發現,兩塊岩石間確有電流通過。莫納瑞說,「大概可以點亮一盞電燈。」
莫納瑞認為,這種獨特的地質對光球的產生起到了兩個作用。第一,硫磺氣體和山谷中的濕潤空氣發生反應時能夠產生電離氣泡。第二,山谷中分布了電磁場線,驅使氣泡四處移動。他說,「這個電場開闢了一條道路,可以作為光球在山谷中移動的‘幹道’。」
這似乎也與證據吻合。如果那些離子氣泡是一些冷電漿體,能量不高,尚不足以發出可見光,它們的確有可能在山谷中隱身飛行,只有反射的雷達脈衝才能證明它們的存在。
莫納瑞說,這還可以解釋光球為什麼看起來是移動的:那些離子氣泡能夠移動變形,當雲氣的整體形狀發生改變,而它的不同部分被電漿點亮,看起來就彷彿是移動的光球了。當雲氣的一部分短暫激活時,光球還會顯得一閃一閃。
豪格認為,使雲氣發光的能量可能來自電荷的積累。這個假設還可以解釋白天在空中出現的神秘金屬狀物體。「大家以為自己看見的是金屬,其實不是,」豪格說,「那只是非常緻密的雲朵在發光。」
只有一個現象是這個天然電池理論解釋不了的:給電漿體供應能量使它發光的又是什麼?近些年來,研究者發現,這些光球在出現極光的時候特別顯眼。豪格說,2007年的一次壯麗的極光之後僅30分鐘,山谷裡就迸發出了強烈的光芒。到3年前,又有幾個義大利研究者在綠色的極光下拍攝到了光球。豪格指出:「出現極光說明大氣被電離了,空氣中電荷較多。」
有了這麼多新線索,赫斯達倫計畫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心痒痒地想重回山谷。這當然並不容易:北極的氣候變幻莫測,一次研究者居然在8月陷身雪暴;兩年前,有好幾架攝像機被風吹進山谷砸碎。不過豪格一直在研發一種的新的設備,希望能同時拍攝整個山谷,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一次只拍十分之一。對此他不願詳談,只說了設備的名字叫「鷹眼」,不過他對這種設備的潛力顯然相當興奮。「我可以一下子什麼都看見,還可以和雷達圖像對比。」他說,「我希望今年就能把這設備運上山去。」
也許謎題就快解開了。如果真是那樣,我們也許很快就能證明那些光球不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一旦明白了這些奇異的光球獲得能量的機制,我們或許就能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把它們創造出來。「這或許會成為儲存能量的一種新機制。」豪格說,「如果有一種裝置能把帶電微粒收集並封鎖起來,它就能用來儲存能量了。」
眼下這還只是假設。斯特蘭德這位計畫發起人相當謹慎,他提醒說:「現在的各種理論都缺乏過硬的事實支撐,這樣可能會危害研究。」他還說,研究者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收集數據,先把自己的研究對象弄清楚再說其他。
無論這些奇怪的光球是我們的清潔能源,抑或它們只是照亮峽谷的反常物理現象,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真相就在赫斯達倫的山谷中盤旋著。在找到真相之前,這群偵探是絕對不會罷手的。外星人還是靠邊站吧。(Caroline Williams)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