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絕妙的錯字(組圖)
中國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字寫錯了還可以解釋的如此圓滿。歷史最絕妙的錯字,瞭解了,您旅遊時就會興趣大增,讓別的遊客刮目相看。
1、天下第一錯字——「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
2、最有說法的錯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這裡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
3、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4、出現最多的錯字——「明」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寫有「此山眀太祖之墓」,這兩處的「明」字卻寫成了「眀」。
這兩個「眀」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5、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6、少了一撇的錯字——「碑
這個字同樣出自名人之手,乃清代著名愛國將領、禁菸英雄林則徐手書。林則徐成名於禁菸,也因禁菸而惹禍,遭到了怕戰派的誣陷,結果被昏庸的道光皇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則徐在赴伊犁、途經西安時,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就在寫下這詩句前,林則徐來到碑林,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點人生的安慰和前進的動力,並認真寫下了「碑林」二字。
林則徐為什麼有意把碑字寫錯?有人認為這是他當時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頭上的一撇沒有了,寓意自己丟了烏紗帽。林則徐當時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已無從考證。
7、少了一橫的錯字——「院」
據說,當年咸豐駕臨天津薊縣獨樂寺,當家的大和尚便想沾個榮耀,請咸豐為寺內四合院題寫個院名。咸豐也未客氣,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但字寫好後,咸豐才發現自己「獻醜」了,「院」字少寫了一橫。大家都看出來了,但皇帝寫的字誰敢說是錯字?咸豐明知寫錯,又不好承認錯了,那樣太失面子了。正在眾人疑惑時,咸豐開了金口,說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劃不能寫全。
8、少寫了一橫的----「峰」
五臺山的「靈峰勝境」,康熙有意將「峰」字少寫了一橫,寓意「父子緣薄不相識。人生有憾難圓滿」。
這些錯字的絕妙之處就在於從字上做文章,即使是錯字也錯的合情合理,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以現代人的眼光看,這些字肯定是錯的,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或許就認為是對的,因為其中包含了書法藝術。關於這些錯字的說法也存在爭議,究竟是對是錯,那我們就保留自己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