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數百張單身女性的徵婚廣告 反「剩女」(圖)

 2014-08-01 09: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08月01日訊】據海外媒體報導,週末走在上海的人民廣場上,你會看到數百張單身女性的徵婚廣告。這些廣告大多都是些二十五歲左右女性的父母寫的,讀起來像是二手車廣告:1990年生,本科畢業,月薪六千,身高168厘米。

當今中國的結婚率正在下降。在過去,年輕人往往談了第一個對象就結婚,且對方通常是單位同事或是經家人介紹的,現在這種現象已不復存在。嚴重的性別比例不平衡(男女比例118:100)以及高學歷女性的增多,使得當代中國人——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人——紛紛選擇推遲結婚時間。

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在《剩女》一書中令人信服地論證道:一場精心策劃的國家運動引導女性結婚並購買婚房,而這通常會阻礙她們發展自己的事業和獲得財務獨立。官方媒體經常通過詆毀女人的事業成就和列舉單身的種種可怕之處來批評那些選擇晚婚的女性。它們向年輕的中國女性所傳達的信息是:如果她在大學畢業後不很快成家,那麼到了27歲就會成為人老珠黃的剩女。

雖然多數社會都看重婚姻,但沒有那個社會像中國社會一樣將婚姻與房產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根據中國的習俗,結婚必須買房,而不是租房。中國城市的住房自有率超過85%,甚至在北京這樣平均房價是年均收入22倍的城市也不例外。這遠非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映,而是由婚介公司、房產代理商和官方媒體共同精心炮製出來的一種社會期待。這些機構都是中國政府炮製軟措施的渠道,而這些軟措施的目的是確保社會秩序和支撐充滿泡沫的房地產市場。

洪理達是一位從記者出身的社會學家,她發現買房的夫妻很難實現財務平等。她面對面或者通過網路採訪的婦女都是受過高等教育並從事專業工作的婦女,但她們中的多數人放棄了婚房的所有權,而只有少數人堅持在房產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不是什麼浪漫的事情,房產證的相關手續繁瑣乏味。最主要的是,女性都不願挑戰性別規範,而這種規範將住宅所有權與男性緊密聯繫起來。正因如此,在中國最大的四座城市中,有大約80%的男性將雙方共同購買的住宅歸於自己名下,而只有30%的女性做到了這一點。

毫不奇怪,名下沒有硬資產的女性在雙方關係出現問題後會更難以擺脫這段關係。對於那些因擔心自己會「人老珠黃」而草率結婚的女性來說,情況尤其如此。與印度和孟加拉國不同,家庭暴力案件在中國的法院不會招致處罰,而是會被冠以「家庭矛盾」,當事雙方會被要求在自己家裡解決分歧。

中國在2011年對1950年頒布的廢除了包辦婚姻並賦予女性離婚權利的《婚姻法》進行了修訂,這使情況變得更糟。現在,如果雙方離婚,作為婚前財產的住房就會歸房產證上的房主所有。洪理達認為,此次《婚姻法》的修訂意味著婦女被排除在可論證的史上最大規模住宅財富積累過程之外,而2013年中國住宅財富的總規模超過30萬億美元。

「拒之門外」或許是一個過於強烈的詞。女性沒有被禁止買房,很多女性也確實買了房。不過,這個詞的含義恰如其分地顯示出全球近五分之一女性所面臨的狀況:官方媒體機器打造的性別規範決定了中國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很多方面所做的經濟決定。當出現問題時,她們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補救手段。

儘管作者重點關注單身城市女性,但真正的剩男剩女可能並非頗有成就的單身女性,而是數百萬農村單身漢,隨著工資的上升,這些人越來越難以找到工作。那些原本會成為他們伴侶的女性紛紛離開農村去往城市,在經濟增長和女性成功的大背景下,將男性落在了後面。如果要對中國婚姻市場進行更加完整的描畫,將不只包括對這類男性的粗略討論。

洪理達還應該討論一下官方媒體以外的另外一個影響文化規範的力量:網際網路。在這個領域存在阻力。在今年早些時候播出的一則電視廣告中,一位老邁的祖母勸自己的孫女別再挑剔,趕緊結婚。有超過4.5萬網際網路用戶投票反對這種過時的婚姻觀,之後這則廣告被撤下。

好消息是中國城市女性越來越注意糟糕的經濟決定所帶來的後果。最近,我問一位來自北京的不到30歲的女子,她和丈夫今年購買的婚房房產證上是否寫了她的名字,為什麼那麼多中國女性不寫。她寫了。由於2011年婚姻法的修訂,如今有更多的女性出於安全考慮以自己的名義買房。在這位女子看來,婚姻法的修訂非常不公平。

責任編輯: 劉良鑫 来源:華爾街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