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圖)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清朝)金纓《格言聯璧》

在宋朝,有這樣一個故事:

邵康節是精通《易經》的宋朝大哲學家。他與當時的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是表兄弟,同時和蘇東坡有往來。但二程和蘇東坡關係一般,一向不和睦。有一次,邵康節病得很重的時候,程顥、程頤二弟兄在病榻前照顧。這時外面有人來探病,程氏二兄藕問明來人是蘇東坡,就吩咐不讓蘇東坡進來。躺在病床上的邵康節,此時已經不能再說話了,他就舉起一雙手,比劃成一個缺口的樣子。程氏二兄弟有點納悶,不明白他做出的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不久,邵康節喘過一口氣來,說:「把眼前的路留寬一點,好讓後來的人走走。」說完,他就嚥氣了。

給自己給他人留有餘地: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邵康節的話是很有道理的。人生大舞臺,風雲變幻,何處沒有矛盾?何時沒有紛爭?社會上的人,有坦蕩君子,也有慼慼小人。如果你沒有包容的心懷,就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與他人發生矛盾時,你若能夠理解包容,留有幾分餘地,矛盾也許會迎刃而解,還會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尊敬。

留有餘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絕,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這樣才會處變不驚,從容不迫,游刃有餘。

留有餘地是人生智慧,也是生活經驗。

彫刻人像時,鼻尖先留高一點,不像的話再慢慢削減,這是留有餘地;做菜時先少放一點鹽,不夠再添,這是留有餘地;新買的褲子,因為太長穿不了,去裁的時候叮囑裁縫少剪點,以免剪短了不合穿,這也是留有餘地。

留有餘地,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一、是給自己留餘地

使自己行不至於絕處,言不至於極端,有進有退,措置裕如,日後便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問題。

二、給別人留餘地

實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路徑亦危;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飯碗也脆。不讓別人為難,也是不讓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鬆,自己也活得輕鬆。這就是讓三分、留餘地的妙處,是處世交往的良方。

俗話說:「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說的是做事的時候給自己留點餘地,以備不時之需。21世紀是一個充滿風險、充滿挑戰的社會,我們的生活、職業、娛樂、思維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要在這樣的環境裡好好生存,就要學會深思遠慮,防患於未然。包容別人就是包容自己,給別人留條後路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宋代的呂蒙正胸懷寬廣,氣量宏大,有大將風度。每當遇到與人意見相左時,他必定以委曲婉轉的比喻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皇帝對他很是信任。當呂蒙正初次進入朝廷的時候,有一個官員指著他說:「這個人也能當參政嗎?」呂蒙正假裝沒聽見,付之一笑。他的同伴為此憤憤不平,要質問那個官員叫什麼名字。呂蒙正馬上制止他們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輩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當時在朝的官員也佩服他的豁達大度。後來那個官員親自到他家裡去致歉,並結為好友,相互扶持。

呂蒙正這樣做是對的,為人處世,留有餘地,是一種君子風度,可以顯示一個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養

智慧之光:做人做事,留有餘地,不說過頭話,不做心力用盡的事,則隨時可以應付意外情況。因為於人本身,強中自有強中手,而於事態發展,也時有不測風雲。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餘地,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進退自如。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