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喜勿許人物,盛怒勿答人書
人之常情是盛喜之下容易願意並喜歡承諾,88%的承諾是在承諾人自己過度興奮的時候立下的,這個時候,其實承諾的人是不理智的,他並沒有考慮所承諾之事是否他能夠兌現,並且是否是公平合理的。事後,平靜下來,他自己也往往後悔,或者認為給的過多,或者自己其實無力承諾。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臨到頭來,或者心裏勉強地兌現,或者乾脆失諾。前者,使他自己心裏對受諾者產生某種不良情緒,總覺得對方多得了而自己吃虧了;後者,是受諾者產生受騙心理,對承諾者喪失信任。餓死事小,失信為大。一個人對別人承諾了什麼東西,如果最後他沒有兌現,是對自己人格最大的傷害,別人再也不會相信你,這需要巨大的時間成本和心力成本來彌補都不一定能夠彌補過來。「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凡是寫過電子郵件的人都知道,電子郵件裡的文字其實有很多誤導的成分,當語言變成文字的時候,會使很多信息失真,尤其會使負面情緒加倍傳達。一個人收到自己不喜歡的電子郵件L,會比當面溝通更容易發怒。這個時候,77%的人有立即回信的衝動,或者過分自衛,或者過分防衛,或者甚至大罵一頓。對方收到這樣的回信的時候,情緒也是可想而知,於是第三封信就產生了。誤會,矛盾,對立其實就是這麼產生的。回過頭來冷靜地一想,其實根本沒有什麼,自己也後悔發出那樣的信,但「覆水難收」,只能在再次回信的時候用文字技巧繼續拚命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根本不領會別人文字背後的道理,真正演化為狡辯了。
這兩個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盛喜勿許人物,盛怒勿答人書!切記切記。
2、真正的聰明人是最笨的人,笨到絕頂的人,是第一等聰明人
子曾經曰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什麼意思呢?南懷瑾先生解釋說:第一等智慧的人和最笨的人,在外人看來是一樣的,他們都不會受環境影響。實則本質不一樣:笨人是因為他笨,所以別人影響不了他;最聰明的人是因為自己有思想,有見解,有中心主張,所以別人影響不了他。這是由於境界不同,大家不能理解而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小聰明的人喜歡玩謀略,玩手段,但玩手段有如玩火,能夠傷人,但玩得不好,很容易傷到自己,只有高度道德和高度智慧的人,才會善於利用。一般人常會記住馬丁-路德金的「不擇一切手段」來為自己解釋,卻忘了後邊的半句話:「完成最高道德」。真正聰明智慧的人,其實就不使用手段,不使用謀略了,最高聰明就是沒有聰明,最高手段就是沒有手段,就像老子說的「大道無形」。所以,真正第一等聰明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真正笨到絕頂的人,就是第一等聰明的人。這句話非常拗口,也不容易理解,那就真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3、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從道家的角度看,事物相反相成,一個人的優點必然同時也是他的缺點。才智突出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毛病:1)自肆聰明,性情急燥,不聽人言,容易產生溝通誤會;2)自以為是,主觀片面,對人容忍不夠,習慣於從別人身上找責任。
智力普通的人,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聽10句才能聽明白,很費時間;智力突出的人,只需要聽5、6句就聽明白了,反應快速。但是,智力突出的人往往因為自己太聰明,容易在聽3、4句的時候就下判斷,根本不聽剩下的那2、3句。所以,普通人雖然反應慢點,但畢竟理解對了;智力突出的人雖然反應奇速,行動快,但理解卻不充分,甚至失誤,最後成效可能反倒不如普通人。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是也。我們看到很多「神童」的故事,但神童後來有大成就的少之又少,真正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才華絕頂的人。因為有才華的人,容易征服別人,卻不容易征服自己,而只有能夠征服自己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有才華的人需要訓練自己的定力,遇到事情深思熟慮,培養自己定靜的性格,才能擔當大事。
才智突出的人容易對自己評價過高,對別人評價過低,所以,當發生矛盾的時候,有才華的人潛意識很容易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越聰明,越固執,一旦爭執起來,有才華的人邏輯清楚,言辭得當,別人可能還真的爭不過他。但誰又敢保證自己真的完全永遠100%正確呢?才智突出的人喜歡完美,求絕對。就像牛頓定律是在假設沒有空氣浮力下才能成立,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前提的,絕對完美需要沒有前提,這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在假設前提的情況下去求次優的結果就好了。所以普通人比較容易接受妥協,而才智突出的人卻堅決不妥協,這樣他就會顯得不包容,與人相處困難。才智突出的人往往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能把自己壓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貴」,輕視他人的人,得不到真正的讚美,而凡事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便是慈悲。
這些話看起來,都是些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非常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