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緊控制言論 中國限制「雙關語」的使用(圖)


限制使用雙關語可能是北京限制言論的一種藉口。(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1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周翰音編譯報導)據英國《衛報》11月28日報導,從網上討論到廣告,中國文化中的雙關語隨處可見。但中國的印刷和廣播檢察部門規定不能任意使用雙關語。

中國已經禁止了文字遊戲,理由是文字遊戲違反標準口語和書面中文的相關法律,文字遊戲會阻礙中國文化遺產的弘揚,還可能會誤導公眾,尤其是兒童。

規定稱,隨意更改俗語會造成「文化和語言混亂」。

中文是非常適合使用雙關語的,因為漢字裡有很多同音字。流行詞、習俗以及笑話,很多都是來源於文字遊戲。

但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於媒體、出版、廣播、電影和電視部門的規定指出:「廣播局和電視局各層都必須加強規定,嚴厲打擊不規則和不準確使用中文的現象,特別是濫用習語的現象。

「節目和廣告應嚴格遵守標準拼寫和使用字、詞、片語及成語的規則,並且應避免更改文字、措辭或意義。」

規定還補充,「成語是中文最大的特點之一,成語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源,體現出高層的審美、思想和道德觀念。」

針對當局的這種說法,北京首都師範大學CET中文研究部學術主任大衛·莫澤說:「這種說法是可笑的:‘雙關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對夫妻結婚時,人們會送給他們棗子和花生,這代表「早生貴子」的祝願。

當局的通知中列舉了觀眾的投訴,但這些例子完全無傷大雅。例如,在一則宣感測冒藥的廣告語中,商家將「刻不容緩」改為「咳不容緩」。

莫澤說:「這可能僅僅是一小群人,甚至是一個人,他們保守、缺乏幽默感、自負而且獨斷地追求純粹,還要讓每個人都加入他們的行列。」

「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先發制人的舉動,他們只是以所謂的‘淨化語言’為藉口防止人們使用雙關語拿有關領導或政策的事開玩笑。這樣做起來太方便了。」

網際網路用戶不斷地創造雙關語來討論被審查部門封鎖的話題或人的名字。

阻止這種創詞的行動也是由來已久了。莫澤說,據說民國1912年至1915年袁世凱要重新命名元宵節,因為「元宵」聽起來像「袁消」。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