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觀察家:《穹頂之下》美國影響無處不在(圖)

【看中國2015年03月15日訊】中國中央電視臺前記者柴靜製作的反映中國空氣污染現狀的記錄片《穹頂之下》播出後,不僅在中國網民中引發強烈爭議,也引起了國際關注。美國一名學者說,《穹頂之下》很多地方都體現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影響,這證明美國一直以來的對華接觸政策是正確的。這位學者還說,《穹頂之下》被禁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傳遞的信息,而且因為它太受歡迎。

穹頂之下》引起美國人關注 紛紛探討它對各方面的影響

柴靜的霧霾記錄片《穹頂之下》也引起了一些美國人的關注。美國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3月12日為《穹頂之下》組織了一場研討會,在關注中國的環境問題之外,與會者還關注這部環保片的政治影響,甚至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在研討會上,該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說:「我想指出一點,也許也比較明顯。這部記錄片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體現了西方影響,特別是美國的影響。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現在是中國的聲音對中國說話。」

他說,從記錄片一開始提到的美國駐華使館不顧中國反對公布空氣監測數據,到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衛星雲圖,到記錄片中的鋼鐵俠動漫;從風格類似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不願面對的真相》(Inconvenience Truth)到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甚至柴靜通過記錄片的形勢來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到記錄片的題目《穹頂之下》等等無不透露出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影響。他甚至提到柴靜的休閑的裝扮也體現了美國化的風格。

他說:「這一切不僅僅好玩,這所有一切都有一個重要的含義……也許這也是很明顯,但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些部分是美國一直以來的對華接觸政策的產品。」

他還說,在中國當局「反西方價值觀運動」深度展開的今天,柴靜的《穹頂之下》能夠突破新聞管制的「穹頂」被發布出來也令他關注。

他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媒體明星,利用網際網路在完成一個非政府組織的目標,並用一個非常西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自由思想,這可是(對反西方價值觀運動)的‘四重’違反 (笑)。」

《穹頂之下》播放次數逾2億 因太受歡迎而被禁播

《穹頂之下》自2月28日播出後引發巨大關注。在播出兩天後,視頻的總播放次數就超過2億。但是,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3月2日,記錄片被禁止播放。

戴博認為被禁不是因為它傳達的環保訊息,而是因為它的太受歡迎。他說:「我想強調的是,《穹頂之下》被禁並不表示中國政府否認或是拒絕對環境的關注,或者柴靜的說法有問題,記錄片被禁是因為對話語權的控制。這並不意味著 中國政府不清楚或是不關心環境問題,他們知道,他們也關心。」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將「持續向環境污染開戰,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去年的同一時期,他提出堅決向污染宣戰。

戴博說,《穹頂之下》讓他想到了1989年中國「六四」事件前夕的引起強烈反響的電視記錄片《河殤》。《河殤》批評中國傳統文化的所謂「黃色文明」,同時推崇西方現代的「藍色文明」。《河殤》播出後得到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趙紫陽的高度讚賞,但是六四事件後被批判。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