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哦!申請美國私立名校有秘招!(圖)
美國學生上高中時,為了申請名校,就開始參加一些競賽或做義工。有計畫的做好準備。殊不知在其中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門檻呢!就如阿樂申請大學的事已大抵塵埃落定,他申請的三間公立大學:UC Berkeley、UCLA和UC San Diego,全都錄取了他。可是,申請的九間私立大學幾乎全軍盡墨。
說是「幾乎」,因為其中四間雖然沒有錄取,但也沒有拒絕,而是將他放入候補名單。這些結果跟我們預期的相去不太遠。而阿樂能入讀我的母校Berkeley,我自然萬分高興,不過,他的首選是Columbia University,申請失敗,少不免有點失望。最令阿樂失望的,倒是Georgetown University(他申請的是最難入的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因為他認為自己被錄取的機會不低,誰知只入了候補名單。
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期的Time有一篇文章題為〈The Elite Squeeze〉,講的正是申請入讀美國私立名校的種種怪現象。
文章所述的,我們早已知道,也與阿樂的申請經驗若合符節。然而,就算是美國的家長,很多也不知道「(私立)名校之路」的各種「路障」,美國以外的人當然更不清楚了。因此,寫篇文章簡略談一談,也未嘗不是一件小功德。(公立大學因為受政府限制,要錄取一定數量的本州學生,收生的標準較簡單直接;雖然公立名校如Berkeley等都聲稱收生採用holistic approach,但沒有私立名校那麼多「花樣」。)
最重要的一點,也可能是最多人不明白的,就是這些名校的學位並不是「有能者得之」那麼簡單。
所謂「有能者」,不只是指校內和公開試成績都非常優異,還有課外活動、社區服務、老師的推薦信、和自我介紹的短文等,全部都是最好的。
問題是,即使學業成績和其他條件都無懈可擊,被頂尖的私立名校錄取的機會仍然可以很低。部分原因當然是僧多粥少,極其優秀的學生遠比這些名校的學位多,但還有其他未必廣為人知的因素。
根據上述那篇Time的文章,美國私立名校每年錄取的新生中,10%至15%是少數族裔,10%至25%是運動員(可以替大學出賽者),10%至25%是legacies(指有至親是校友者),2%至5%是向大學捐巨款者的子女,1%至2%是名人或政客的子女,1%至3%是該校教授的子女;這幾類新生隨時可以佔了50%甚至更多,餘下的學位,才輪到其他申請者爭得頭崩額裂。
當然,這幾類新生的成績不可以太差,否則也不會被錄取(父母捐超級巨款者可能是例外),但他們肯定還是有優勢。例如兩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其他條件同樣優異,一個是少數族裔,另一個不是(也不屬於其他有優勢的類別),那麼,前者被錄取的機會便高過後者不少。其實,即使非少數族裔那位的成績明顯較優異,這些名校很可能仍然會舍他而取少數族裔那位。
還有一點是上述那篇Time的文章沒有提及的,就是私立名校都有所謂的feeder schools(直屬學校,學生畢業後大多進入本地區特定中學或高校),會在這些中學錄取較多的學生,和它們有較緊密的聯繫。因此,在feeder school就讀,被名校錄取的機會便高很多,而這些中學,自然也就是中學的名校了。我們住的小鎮,當然沒有feeder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