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性」和「愛情」神秘的鑽進他們的心裏(圖)
令父母不解的「十五現象」(二)
心理學把這個年齡段(以十五歲為軸)的孩子叫做青年早期。這時期引起他們好奇、興奮、喜悅和驚恐的事情,反映在心態和行為上的變化,不願意告訴任何人。(少數女孩子會對母親說,女孩子之間極少有議論。)這時期,「性」和「愛情」神秘的鑽進他們的心裏。
性發育的特徵,首先不是表現在生殖器官上,而是表現在身體其他一些器官的生理變化上。如體態、聲音的變化,乳房的隆起和體毛的生長等。除基本的性器官外,這些在兩性中顯示出差異的生理特徵,即第二性徵,使得這個年齡的孩子心理變化很大,就是好奇、興奮、喜悅和驚恐。然而他們的生理髮展並未達到成熟水平,體格力量、耐力都未趨成熟;心理髮展同樣也未趨成熟。控制情感和情緒的能力比較弱,堅持性、意志力還達不到克服挫折的水平;認知能力方面多帶情緒化等等。表現於外的行為特徵則是心緒不定,要麼衝動,要麼沉默,遇事拿不定主意。在父母或成人面前什麼都懂,什麼都可以辦成,可以做「大事」,真正遇到「大事」,卻不知從何做起。正因為此,在他們身上出現一個重大特徵:「在依賴中獨立」。
「在依賴中獨立」,是十五歲孩子的典型特徵。這是新的自我覺醒,促進他們從成人環境中獨立起來的意識。他們一方面渴望擺脫對家庭成員和老師等親近者的依賴,會產生對成人的「干涉」和不公的抗拒;另一方面以他們崇拜的對象或自我理想中的對象來作為他們成長的參照。事實上這些參照對象就成為他們的「依賴對象」,在他們所謂的「獨立」中,會有很多「參照對象」的特徵。這對他們的成長有著重大意義。父母或老師儘可能成為他們的「參照對象」,或者指導他們,或者提供一些健康健全的符合時代需要的「參照對象」,促使他們從「依賴中獨立」!這也是一項「社會工程」,社會責任,靠全社會努力去完成。
與異性交往,建立友誼,逐步分化發展到愛慕、愛情,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每日都會思考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每人都會面臨這種檢驗和考驗。男生或女生,開始自有從異性群中選定他(她)奉若神明的對象。風流倜儻、灑脫放逸的男生多為女孩「相中」;眉目秀妍、美艷開朗的女生,多為男生所追!但是,在華人社會裏,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華裔孩子難以越過先天條件的阻礙和心理衝突以至遭受挫折,沈重的打擊心靈!華人族群,文化、家庭背景,黑頭髮、黑眼珠、黃皮膚,在小孩子交往過程中都不是障礙,不易鑒貌辨色。如果越過友誼向愛情邁去,計較那些差異,往往割席斷交即產生悲劇,情竇綻開的青年斷斷經受不住這種挫折和打擊的。假如與白人異性的愛慕之心潰塌,不能建立戀愛關係將猶如地陷天塌一般,這就是現實中存在過的教訓。雙重感情的跌落(父母與愛慕之人)甚至可毀人生!?
這決非危言聳聽。這個年齡的孩子把握不好就墮入「戀愛厭倦期」。這種厭倦不是對醜惡事物的厭倦,而是對曾經喜愛或所興趣的事物,由於過度和過久的投入,卻被突然的刺激而使之減弱或消失,懶於繼續保持的一種情感狀態。陷入厭惡感是可怕的。他們處於「愛」與「恨」的交叉感受之中,對自己有過的與異性交往的愉悅常常情不自禁的喜上心來,或者與異性甜蜜的情景交融被萬念俱灰代替,不同的心境帶來的煩惱時時纏繞他們。這是他們人生的十字路。在他們情竇初開之時全身心投到愛戀?的體驗是決不可舍棄的,會留戀終生。若能規行矩步,走上人生正途,否則一蹶不振,迷惑而不悟,是很難回覆的!
揚子江更多故事請看﹕
//m.yaggayow.com/taxonomy/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