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作家談「文革」禁忌 讚勇敢「翻牆」者(圖)
朱大可(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今年是大陸「文革」50週年,一些敏感信號近期不斷釋放。去年底,前山西省長於幼軍以「反思文化大革命」為題做講座,觸及「文革」禁區。日前,據稱有半官方背景的陸媒《共識網》刊發學者朱大可文章,談到中共「文革」特殊政治環境下,讀「禁書」運動對人們的思想啟蒙。文章認為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翻牆」正成為第二次啟蒙的先聲。
1月22日,《共識網》刊發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大陸作家朱大可的文章〈禁書與自我啟蒙〉。
文章指,從「文革」開始延至今日,整個時代的閱讀史,是一次國人偷窺禁書的歷史。
他介紹說,1967年中共紅衛兵發起「掃四舊」行動,大批圖書以「毒草」的名義被查抄、查禁和焚燒,造成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滅書事件。到1972年,地下閱讀運動開始悄然興起,製造出集體窺書的嚴重事變。其意義,是把那些渴望真理的人們拖入了偷窺的潮流。
當時窺書運動的對象,主要有三種來源:第一是文革前期查抄時的遺漏物,此刻被書主偷偷出借給朋友,形成地下傳閱鏈索,它們大多數是中外文學或學術名著,如莫泊桑、巴爾扎克、福樓拜、雪萊、拜倫、狄更斯、歌德、席勒、海涅、普希金、萊蒙托夫、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等的作品。
其二是《一隻繡花鞋》等各種大眾手抄本,具有強烈的驚悚色彩。其三是內部參考書,其中包括後斯大林時代的蘇聯東歐讀物及戰後的歐美圖書。
文章說,當時偷窺是一種巨大的風險,偷窺者必須承擔嚴重的政治後果。但專制主義無法阻止偷窺的秘密湧現。從下鄉知青到在校中學生,太多的人捲入。這批人「在恐懼和戰慄之中,提前實現了靈魂的覺醒。」
文章特別指出,這一偷窺運動和啟蒙之間有邏輯關聯,如果沒有這種偷窺和自我啟蒙的預備期,1976年文革終結之後,就不可能迅速出現油印詩刊《今天》、星星畫展和「民主牆」,也無法邁入人道主義、啟蒙主義和先鋒主義並存的文化繁榮時代。窺書是一場心靈練習,為文革後的思想飛躍,提供了隱秘而堅實的支點。
作者認為,進入21世紀零年代以來,新禁忌正在向網際網路領域轉移。利用代理伺服器訪問禁區的網民,還要面對各種深層的危險。但他們對資訊圍牆的勇敢翻越,就是文革窺書事件的歷史性再現。而這種網際網路偷窺運動的興起,也許能夠成為第二次思想啟蒙的先聲。
據悉,《共識網》匯聚了一批知名自由派學者,不時有敏感文章面世,包括孫立平、俞可平等的文章均在該網有發文或轉載。
旅美學者夏業良曾對澳廣記者表示,大陸網站《共識網》其實有半官方的背景。具體背景是鄧家,也就是鄧榕、鄧樸方。
還是大陸討論禁區的「文革」話題,最近開始被觸及。據陸媒《新京報》報導,2015年12月9日,被聘任中山大學的前山西省長於幼軍以「反思文化大革命」為主題在中大辦系列講座。
陸媒披露,於幼軍在首課後交流提問環節回應學生提問時,指文革的土壤還在,特別是人們還沒有理性、深刻認識的情況下,文革有可能會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部分重演。
於幼軍還稱,他選擇「文革」話題開講,是由於「明年是文革發生50週年」;讓大家「自覺地拒絕文革」、「不讓文革在新時代穿上一件馬甲就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