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分析「習核心」 江澤民面臨危機(組圖)


(圖片:看中國網制)

【看中國2016年02月02日訊】(看中國記者黎紫曦綜合報導)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當局掀起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如今「習核心」成為當下中國政壇的熱搜詞,在面對政治波動,經濟下行,外界關注,習近平當局能否真正挽救中國未來。也有評論指出,盡早抓捕江澤民才能解開中國現今亂局。

吳祚來:習近平面前的三條路

1月31日,旅美學者、時評專欄作家吳祚來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討論目前中國政壇熱門話題「習核心」。吳祚來認為,江澤民勢力已經大勢已去,習近平正在穩固中央與地方權利,成為真正的決斷者。

不過,吳祚來也指出,由於中國目前仍是一個黨國不分的體系,因此對於中國社會的未來,是福是禍依然無從得知。

吳祚來認為,目前習近平面前有3條艱難的路可以選擇。首先是開放民主體制,盡快結束中共的一黨專制;其次是效仿新加坡方式,有限開放媒體與黨禁,實行強人強權之治;最後是用毛澤東的文革方式,進一步封邦鎖國,一黨治國。

學者:以專制終結專制

對於習近平當局如何選擇,外界分析各有不同。

2月1日,一篇〈越共「圍觀」習核心〉的文章稱,習近平的「核心」角色是在危機來臨時,「不計個人譭譽」以集權的強勢調動應予調動的力量,「突圍」困境的表現。

文章指出,習近平從胡錦濤手中接棒中共黨政軍大權後,頻繁以「小組治國」形式集權,一度被外界不理解,甚至視之為大搞個人威權,不過,隨後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反證了集權之必要性。「3年間,陳年痼疾被觸動病灶,不公利益被改寫規則,非猛葯恐怕無任何機會攪動一潭死水,更勿論面對既得利益體的反擊和攪局。」

那麼,中國社會的「陳年痼疾」是如何形成的呢?


美國普渡大學歷史教授洪朝輝撰寫的英文著作《中國經濟發展代價:權力、資本和權利貧困》。(網路圖片)

美國普渡大學歷史教授洪朝輝在著作《中國經濟發展代價:權力、資本和權利貧困》(The Pri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ower, Capital, and the Poverty of Rights)中直言,主要原因是江澤民執政時代,讓中國的文化、生態、和政治付出慘重代價。

洪朝輝進一步說明,在江澤民時代,中國的權力資本經濟和權力資本集團大致成型。其中,權力資本集團體現在:以權謀錢、以權搶錢;以錢謀權、以錢買權;以知識謀錢和以知識謀權模式。此外,今日中國的權力資本集團有四大群體:分別是中共國有資源的主管;中共國有企業負責人;權力與金錢交易的中介者;海外中資機構的經營者。它們已經演變成中國經濟的怪胎。


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預估,在1999至2001年間,中國各類腐敗導致的經濟損失,預估佔中國GDP總量14.5%至14.9%。(網路圖片)

對此,著名政經評論家何清漣曾指出,中國經濟問題不在經濟的本身,而在於政治體制。不改變政治體制,就算最高領導人再勤政,恐怕最後也難逃明朝崇禎皇帝那句「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之嘆。

嚴家祺:抓捕江澤民 中國才有希望

「中國進入21世紀最突出的特徵是,權力膨脹與權力潰敗的加速。」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曾撰文寫道,過去的十多年裡,中國採用了最糟糕的方式,應對最糟糕的情況。也由此加劇社會矛盾,毀壞社會正常運作的機制。

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首任所長嚴家祺則認為,只有曝光江澤民過往罪證,中國未來才會有希望。

就在外界廣泛關注中國未來走向之際,今年1月13日臺灣前總統蔣經國逝世28週年之日,大陸多家媒體刊出一篇〈山雨欲來:蔣經國晚年最後一搏〉的文章,講述蔣經國晚年進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內幕細節。


網易《看客》1月15日推出〈臺灣大選20年〉特刊,以圖片描述臺灣長達20年的民主政治歷程。

同時,在2016臺灣大選前夕,中國陸媒又罕見推出〈臺灣大選20年〉特刊,透過圖片敘說臺灣自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後,歷經20年的政治面貌,從政黨輪替中出現的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位總統。引發大陸網友感概,「沒有什麼能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只有民主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本文留言

作者黎紫曦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