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說猴(組圖)
按照陰曆和干支紀年的方式計算,乙未已過,丙申來到,中國人的習慣叫做「猴年」。中國人十分注重生肖紀年,生肖文化為新年增添了喜慶和神秘的色彩。
「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
「猴」與「侯」同音,侯是中國歷史上的官階爵位。《禮•王制》中記載,「王者之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後,五爵雖有變化,但歷代都有侯爵。古人希望加官封侯,因此,猴也便成了人們企盼升遷和祈富求貴的吉祥物。
封侯挂印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以象徵身居高位,廉潔奉公。封侯,指被封為侯爵,印指做官的官印。封侯挂印,意即古時帝王賜爵授印予臣下。隱喻高升之意。圖案常以一猴摘取挂印為內容構成,利用「猴」與「侯」同音,以示寓意。
在中國民俗文化中,猴子幾乎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它是最大眾化的「萬能之神」。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的農家炕頭上,常有一個用青石彫刻的小石猴,其中也有炕頭獅,是專門用來拴六七個月剛學爬行的幼兒的。據說,猴能保佑娃娃平安,娃子長大以後精明能幹。
碼頭上有「護航猴」,在三門峽、陝縣一帶古渡口,木船靠岸繫繩的木樁上都雕有一隻神采奕奕的猴子,煞有介事地端坐在木樁的頂端,似在東張西望。老艄工解釋說,孫猴子(孫悟空)水性好,能潛入東海大鬧龍宮,敬它可保駕護航,人船平安。
傳說孫猴子曾在天庭任過飼養馬匹和管理馬匹的官職,故民間俗信認為,猴是管理馬的神靈。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常系稱猴於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因此許多拴馬樁的頂端都雕有石猴,稱「避馬瘟」。
猴子與「桃」似有天生不解之緣。自然界的獼猴天性喜食桃子;《西遊記》中也有孫猴子偷吃西王母蟠桃的故事。「蟠桃」在中國民俗傳說中有兩層意思:一曰長壽;二曰「驅邪」。宋代王安石《除夕詩》中「總把新桃換舊符」,即有以桃木驅邪的意思。在吉祥物中,桃為五木之精,天上的神物,桃是增壽的瑞果。民間諺語「猴桃瑞壽」,表示吉祥如意。
三國時的名醫華佗首創「五禽戲」,第四個「戲」(動作)就是「猴」,人學猴之動作鍛練,以達強身健體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