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戰爭:最後任務》,今日香港的寫照?
《圖書館戰爭》電影海報
【看中國2016年03月14日訊】「為了捍衛閱讀自由和言論自由,你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每名《圖書館戰爭》的觀眾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
筆者第一次接觸《圖書館戰爭》(図書館戦爭),是於2013年年末在香港上映的真人版電影。當時筆者還不懂得欣賞這部作品,覺得劇情鬆散零碎,戲中有不少地方也沒有交代清楚,以及愛情線太多、不太自然。總之,筆者對電影版的第一集感到有點失望。
《圖書館戰爭》電影劇照
不過,筆者最近觀看了電影版續集《圖書館戰爭:最後任務》(図書館戦爭-THE LAST MISSION-)與特別為續集電影而製作的特備電視劇《圖書館戰爭:BOOK OF MEMORIES》(図書館戦爭ブック.オブ.メモリーズ),兩部作品也拍得不錯,讓筆者感到喜出望外。特別是前者,雖然製作班底沒有變動,但拍得比第一集精彩得多。
除了愛情線劇情比上集自然得多之外,今集的主線劇情還非常緊湊,除了槍戰連場之外,還清楚交代了故事裡頭的世界觀,抓緊重心,極具深度。更重要的是,電影讓筆者感到很震撼,甚至有點心寒,因為筆者彷彿在戲中看到了香港民主派與北京政府的政治角力。
《圖書館戰爭》電影劇照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品,講述於1989年,日本政府為了控制人民思想,制訂了「媒體良化法」,對不符合規定的書籍實施管制和銷毀。圖書館為了捍衛閱讀自由,成立了武裝組織「圖書隊」。
上集主要講述笠原郁(榮倉奈奈飾)在書店被一名圖書隊成員拯救,決心成為圖書隊員,忍受著魔鬼教官堂上篤(岡田准一飾)的痛罵,和隊員們一起進行嚴苛的訓練,用生命保護心愛的圖書。
今集,圖書隊接到了一項任務,名為「藝術之祭」的展覽即將舉行,會場將展示世上僅剩一本的珍貴書籍,於是關東圖書館決定出動所有隊員來守護這本書。原以為這是個簡單的任務,沒想到「媒體良化隊」突然朝圖書隊發動猛烈攻擊,使圖書隊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圖書館戰爭》電影劇照
劇透慎入
三年前,筆者在觀看第一集的時候,覺得電影的劇情未免太誇張了,圖書隊與媒體良化隊竟然為了爭奪書籍,而在圖書館內進行大規模的槍戰。但三年後的今日,在觀看續集的時候,筆者開始覺得故事的情節很「寫實」,特別是當筆者得知戲中的《圖書館自由宣言》和《圖書館自由法》原來在日本是真實存在的。
《圖書館自由宣言》
(一)圖書館具有收集資料的自由。
(二)圖書館具有提供資料的自由。
(三)圖書館為利用者保守秘密。
(四)圖書館反對一切檢查。
戲中最有意思的地方,莫過於日本中央政府(媒體良化隊)與地方政府(圖書隊)之間的政治角力,這個情節難免令香港觀眾聯想起香港民主派與北京政府的政治角力。戲中的日本政府為了限制人民自由而制訂了「媒體良化法」,這個設定其實絕不天馬行空,因為大量荒謬的事情也經常在香港發生,例如早前的「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被擄事件」、「網路廿三條事件」,以及近日高鐵追加撥款被強行通過等等,均反映出香港的一國兩制、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和程序公義都只是空話、假話與笑話。
《圖書館戰爭》電影劇照
戲中的世界觀與香港社會的現況有點相似,甚至有香港民主派和北京政府的影子,對於仍然呼吸著僅餘自由空氣的我們來說,這部電影發揮著警醒的作用,十分有反思性。
以下是幾個很有意思、值得討論的地方,也不禁讓人聯想起香港的現況:
(一)絕大部分的媒體和出版社被政府控制,抑或是作出自我審查,配合政府把社會上的罪案和壞風氣都歸咎於「不良」的書籍雜誌、抹黑圖書隊,以合理化不斷限制言論自由的做法,與香港近年的傳媒生態有點相似。
(二)中央政府與媒體良化隊不會一下子大規模限制人民的自由,而是選擇溫水煮蛙,一邊控制輿論,一邊慢慢擴大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令人民不會作出強烈的反抗。
關東圖書基地司令仁科巌(石阪浩二飾)在電影版第一集裡曾經說過:「為什麼世界會變成這樣?因為人心冷漠,許多人都覺得這是和自己無關的事,他們不理解限制言論自由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戲中,社會上大部分人都很政治冷漠,亦似乎對媒體良化隊與圖書隊之間的鬥爭感到麻木,對抗爭感到絕望。這個設定有點像日本社會在七、八十年代社運風潮之後開始的犬儒狀況,究竟香港在將來會否變成這樣呢?
《圖書館戰爭》電影劇照
(三)在「日野之惡夢」事件中倖存的仁科司令創立了圖書隊,主張「不是為了戰鬥而戰,而是為了守護而戰」,絕非「盲目勇武派」。圖書隊以威脅射擊為中心,不以殺傷目的開槍,所以絕不會殺害媒體良化隊成員。選擇這種較被動的抗爭策略,或許是因為圖書隊知道自己的武裝實力與媒體良化隊相差甚遠,硬碰硬對自己不利。同時,不殺害媒體良化隊成員的做法,能夠避免抹黑,爭取公眾的支持,是有智慧的抗爭方式。
(四)圖書隊與媒體良化隊在槍戰之前,都會先引用法律去合理化自己的行動,例如國家層面的《媒體良化法》與地方政府層面的《圖書館自由法》,就好像北京政府一邊解釋《基本法》,香港民主派一邊引用《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對抗北京政府的政治干預。戲中的圖書隊與媒體良化隊最後是以武力解決,而香港民主派則以社會運動和公民抗命還擊。
《圖書館戰爭》電影劇照
(五)仁科司令這個角色有點像香港民主派的老前輩,圖書隊三十多來年的抗爭,其實只能盡力守護圖書館內的閱讀自由、減慢自由被侵蝕的速度,但沒有為外面的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亦未能推翻《媒體良化法》,整體社會的自由甚至不斷被侵蝕,與香港很相似。
在續集裡面,女主角笠原郁沒有花時間感慨為何無法改變世界,選擇不斷堅持下去,希望信念能夠傳遞開去。最後在書店的那一幕,女主角拯救男主角,首尾呼應,讓筆者看得非常感動。
而水戶圖書館、藝術館、傳媒雖然未能加入「勇武抗爭」的行列,但仍努力用「和理非」的方式向公眾教育言論自由的重要性。這個情況雖然很悲觀,但卻是事實。當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我們或許就只能夠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守護僅餘的自由空間,同時,不斷為未來播下抗爭的種子,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起革命。
前圖書隊成員、文部科學省的手塚慧(松阪桃李飾)
(六)前圖書隊成員、文部科學省的手塚慧(松阪桃李飾)眼見圖書隊與良化隊的戰爭不斷,提出了「未來計畫」,主張圖書隊升格為中央政府文部科學省轄下機構,與媒體良化委員會平起平坐,以此作為消滅審查之契機。他的想法彷如香港某些政客提出的「中間路線」,或許是很天真,因為圖書隊需要先大幅解除武裝,但實現消滅審查卻可能是幾十年後的事,期間人民受審查的影響反而更大。
日本圖書館
最後,再次推薦大家觀看這部電影,相信能夠引起大家的反思,思考如何守護我們的自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