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坐月子禁忌多,千萬別只是「坐」!(組圖)


媽媽坐月子千萬別只是「坐」。

產後長期臥床,還會使得腸蠕動減弱。一些月子習俗常常使得產婦的飲食裡缺乏纖維素。

流言:新科媽媽坐月子期間禁忌多,不能用力、不能做家務,要臥床休息,否則會患上子宮脫垂。

真相:

民間所說的「坐月子」在現代醫學上對應的是產婦身體恢復產前狀態所需的「產褥期」。產褥期確》實是一些媽媽的多事之秋,很多產後併發症會在這一時期出現。新媽媽在產褥期需要得到呵護是沒錯,但月子絕不是「坐」出來的。在充分休息恢復身體的同時,應當鼓勵媽媽及時下床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身體精力充沛,更可促進產後恢復。

子宮脫垂,可能有……​


分娩時損傷導致的臟器脫垂。

支持盆腔器官的組織如果薄弱或受損,會使這些器官脫離正常位置,甚至脫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的盆腔器官脫垂,比如子宮脫垂、陰道脫垂、直腸脫垂等。一般情況下,衰老是發生盆腔器官脫垂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許多其他潛在因素,包括肌張力下降、絕經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多次經陰道分娩、肥胖、有家族遺傳傾向(結締組織疾病)、骨盆外傷或既往手術史、反覆負重,長期便秘,咳嗽等疾病。

老人常說,坐月子期間不能用力,否則會患上子宮脫垂。大概是因為舊時婦女大多都有多次陰道分娩的經歷。多次分娩加之助產技術的落後,容易造成支持子宮和宮頸的韌帶發生損傷,對子宮的支持固定力減弱。加上產後從事洗尿布、洗菜這類會使腹壓增加的蹲式勞動,更容易使子宮被推離正常位置,發生子宮脫垂。

現今我國女性大多隻生一胎,助產術也發生了巨大進步,由於分娩時損傷導致的臟器脫垂已經大大減少。只要在產褥期避免搬運重物等需要屏氣用力的重體力勞動,適當的活動不但不會造成子宮脫垂,反而有利於子宮位置的恢復。相反,如果產婦遵照舊習俗,「坐月子」時一直臥床,會增加發生子宮脫垂的風險。

長期臥床,增加子宮脫垂風險

許多人認為產婦體質虛弱,需靜養,讓她們長期臥床,甚至連飯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實這種做法弊多利少。

因為膀胱肌張力降低,對膀胱內壓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陰切口的疼痛等影響,產婦容易併發慢性尿瀦留。這時如果長期臥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會向後推擠子宮。再加上分娩結束後一段時間,子宮尚未恢復正常的前傾位,因此便更容易處於後位。這時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當腹壓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時,子宮會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

產後長期臥床,還會使得腸蠕動減弱。一些月子習俗常常使得產婦的飲食裡缺乏纖維素。這些都容易造成產婦便秘。便秘時用力排便的動作會導致腹壓的升高,增加發生子宮脫垂的風險。更大的風險,可能危及生命臥床不動,不單單是子宮脫垂的問題,還會有更大的風險。

產婦在懷孕和產後的一段時間裏,血液都處於高凝狀態。如果較長時間不活動甚至長期臥床,血液很容易在下肢靜脈等血流緩慢處凝集,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出現下肢浮腫、疼痛的症狀。如果下肢靜脈血栓發生脫落,隨血流運動回到心臟,可能會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這是最危險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危及生命!所以,盡早下床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什麼程度的活動是合適的?


(「橋」式運動)到拆線後傷口不感疼痛時,練習產後體操。

產後活動應當循序漸進,早期下床慢步行走即可,適應之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一般情況下,產後6-12小時就可起床輕微活動,產後第二天便可在室內隨意走動並練習產後體操,有利於體力恢復,同時預防便秘和尿瀦留。行會陰側切或者剖宮產的產婦可以適當推遲活動時間。等到拆線後傷口不感疼痛時,也應該練習產後體操。常用的動作有「橋」式運動、骨盆傾斜運動、伸展運動、收腹運動等,具體的操作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骨盆傾斜運動)能預防尿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s)。凱格爾運動俗稱縮肛運動,可以有多種練習方法,收縮並上提肛門10秒,再放鬆10秒是標準動作,媽媽們也可嘗試快速收縮肛門,再放鬆,重複20-50次。凱格爾具有加強盆底肌肉的作用,能預防尿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同時還能促進盆部靜脈血回流、增加生殖器官的血流,據說也有預防痔瘡和改善性功能的作用。沒事的時候自己縮幾下肛,別人也看不出來,何樂而不為呢。

結論:

產後應當盡早下床活動,但應避免屏氣用力增加腹壓的動作。常期臥床不但不利於產後恢復,增加子宮脫垂的風險,還有可能引起致命的肺栓塞。月子可真不是「坐」出來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