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史漫談:《群書治要》(圖)

 2016-11-23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群書治要》是以輯錄前人著述作諫書的一部匡政巨著 。(網路圖片)

《群書治要》是唐貞觀初年,魏徵、虞世南、褚亮、蕭德言等受命於唐太宗李世民,以輯錄前人著述作諫書的一部匡政巨著 。《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年」,以「務乎政術,存乎勸戒」為宗旨,從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採摭群書,剪截淫放」,博採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嘔心瀝血數年,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目的在於尋求治國理政的要領,因此用《治要》作為書名。

(一)亡佚千年重現中土

這樣一部珍貴的典籍,因為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加之唐末戰亂,致使此書至宋初已失傳。非常幸運的是,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了日本,從此被日本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為圭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根據日本人細井德民為《群書治要》寫的「考例」中談到,「慎重考察我國(指日本)歷史,承和、貞觀年間(‘貞觀’是日本第五十六代天皇年號,相當唐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御前屢次講解此書,距離現在幾乎有一千年了,而(中國)宋代和明代的儒家學者,沒有一個提到的,可見此書(在中國)已經散失很久了。」

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於世的天明本《群書治要》。寬政八年(公元1796年)尾張藩主家以五部移送長崎海關掌管近籐重藏,托其轉達中華。近籐氏以一部存長崎聖堂,一部贈諏仿社,三部贈唐商館,由中國商人攜回,《群書治要》重回東土。

嘉慶七年,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序中已言及天明本《群書治要》。其後,《群書治要》入阮元輯《宛委別藏》。民國年間,商務印書館曾將《群書治要》重新排校出版。《群書治要》得以傳世。

20世紀90年代,駐外使節人員通過日本皇室成員獲得一套天明版《群書治要》,帶回中國後經過專業人士的點校和考譯,經過數年,在2011年,《群書治要》的考譯版本終於在中國出版發行,各種注譯版本也陸續出版,廣大的民眾終於有機會再次目睹這部千年古籍的風采。

(二)書成的由來  

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而青史留美名,為後人讚譽稱道。魏徵在《群書治要》序言中,闡述了《群書治要》書成的由來,並且高度讚揚了唐太宗的德政。

魏徵在序言中寫道,「聖上您生來富有才智,有著生而知之的聖明智慧,本性和天道相通,行為和神明接近。用自己含而不露的美德潛移默化的改善了社會風俗,教化出了前代國君沒有教化出的良好社會風氣;克制自己,利益他人,完成了歷代帝王所不能完成的偉業。北方異族的地域都歸入了大唐的版圖,遠至海外的日本也都學習穿戴我朝的服飾。天下和平安寧,人民生活美滿。然而我皇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態度謙恭溫和,處處以堯舜為榜樣,言行有依有據,完全考察古聖先王的常道而行事,不只在平靜的水面上照看自己的容顏,更要從古聖先賢的教誨中得到治國的大道。」[注]

「皇上認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內容繁多,百家的學術非常駁雜,想深入研究和完全掌握這些典籍,以此窮究天地萬物之理,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收效甚微;即使全部閱讀,泛泛的瀏覽,雖然很廣博,但卻不得要領。因此,就下詔讓臣等採集摘錄各種書籍,刪除削減淫濫迂腐的內容,使古聖先王的傳世典籍得以彰明顯揚,發揚光大。」[注]

「聖上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治國理政的方略。我們從群書中選取重要的文段,這都是出自皇上的主張。我們力求摘取書中的精華內容和深刻思想,學習聖賢宏大深遠的志向,力求全面蒐集古人治國的綱領,而不是侷限於某一個方面。」[注]

《群書治要》從六經開始至諸子百家的著作,時間跨度上自五帝,下至晉朝,全書原本編為五冊,共計五十卷。

(三)《群書治要》內容

《群書治要》是如史詩般的鴻篇巨著,內容極其豐富、包羅萬象,蘊含大量名句、格言、警句。唐代道家修煉得以廣泛弘揚,求道訪道者非常之多。太宗扶持正教,不計教派。歸正儒學,遵崇道家。這在《群書治要》的摘選內容上可以體現出來。

《群書治要》全部五十卷目錄如下:

卷一 周易;卷二 尚書;卷三 毛詩;

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缺][後補];

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卷六 春秋左氏傳(下);

卷七 禮記;卷八 周禮周書國語韓詩外傳;

卷九 孝經論語;卷十 孔子家語;卷十一 史記(上);

卷十二 史記(下)吳越春秋;卷十三 漢書(一)[缺][後補];

卷十四 漢書(二);卷十五 漢書(三);卷十六 漢書(四);

卷十七 漢書(五);卷十八 漢書(六);卷十九 漢書(七);

卷二十 漢書(八)[缺][後補];卷二十一 後漢書(一);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卷二十四 後漢書(四);卷二十五 魏志(上);

卷二十六 魏志(下);卷二十七 蜀志吳志(上);

卷二十八 吳志(下);卷二十九 晉書(上);

卷三十 晉書(下);卷三十一 六韜陰謀鬻子;

卷三十二 管子;卷三十三 晏子司馬法孫子兵法;

卷三十四 老子鶡冠子列子墨子;卷三十五 文子曾子;

卷三十六 吳子商君子屍子申子;

卷三十七 孟子慎子尹文子莊子尉繚子;卷三十八 孫卿子;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卷四十 韓子三略新語賈子;

卷四十一 淮南子;卷四十二 鹽鐵論新序;

卷四十三 說苑;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潛夫論;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昌言;卷四十六 申鑒中論典論;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蔣子萬機論政要論;

卷四十八 體論時務論典語;

卷四十九 傅子;卷五十 袁子正書抱樸子

(四)名傳海外影響深遠

《群書治要》傳入日本,得到日本皇室的高度重視。根據日本島田翰著的《古文舊書考》稱:「《續日本後記》載:‘仁明天皇承和五年(唐代開成三年,公元838年),天皇御清涼殿,令助教(日本官名)直道宿稱廣公讀《群書治要》。’」日本《三代實錄》云:「清和天皇貞觀十七年四月,天皇讀《群書治要》。」由此可知,《群書治要》在唐文宗時已傳入日本。至唐僖宗時,日本清和天皇任然「與大臣共研讀之」。日本嘉元(日本九十四代天皇年號)四年(公元1305年),《群書治要》「以右大辦(日本官名)三位經雄卿本書寫點校畢」。

日本人林信敬在《群書治要》天明本的校正序裡寫道,「承和、貞觀年間(約公元834-876年),社會呈現出安定繁榮的盛世局面,未必不是藉助這本書的力量所成就的。因此大凡領導人民、侍奉國君的人是不能夠忽略這本書的。」林信敬還提到,「《群書治要》首先讓我們明白了治國的大道,而後才能夠明白政治上的舉措;先讓我們明白設立教育的目的和初衷,然後才能明白學習的方向和歸宿。從深奧的訓誥、典謨到雄辯博大的史書、諸子百家著作中,把關於治理國家、勸誡君臣百姓的內容都一一選出,而沒有遺漏。」[注]

(五)鑒覽前古貽厥孫謀

魏徵認為《群書治要》不同於以往的《皇覽》諸書,它彙集了全書精華的片段,並命以新名。一律保持原書的體例,以便見本知末,明白事理的起源和結果。並且像丟棄春天花朵只採摘秋天的果實一樣,刪除無關緊要的內容,輯錄下經世治國的道理。一書之中,選錄的內容,結構完整;一件事情,錄選的內容,全面完整。

魏徵對《群書治要》有一段意味深長的總結,「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引而申之,觸類而長,蓋亦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庶弘茲九德,簡而易從。觀彼百王,不疾而速,崇巍巍之盛業,開蕩蕩之王道。可久可大之功,並天地之貞觀;日用日新之德,將金鏡以長懸。」大意是,用在當今,可以用它作為學習古人經驗處理現今事情的一面鏡子;流傳將來,可以提供給子孫後代作為吸取經驗教訓的寶典。把其中的內容加以引申,可以解決各個方面的問題。本著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的原則,希望發揚光大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美德,簡便而且容易照做。借鑒古聖先王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可以不用急促就能夠自然快速取得治國的成效,從而奠定王朝的基業,開創以道德仁義治國的大道,建立可以持久和廣大的功業,如同天地一樣恆久的守持正道而為人們觀仰,讓日用日新的美德,如同一面金鏡,高高懸掛,光照後世。

(六)唐太宗讚《群書治要》

唐太宗在讀《群書治要》後,在《答魏徵上手詔》中寫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覽所撰書,博而且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唐太宗特令繕寫《群書治要》十餘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

貞觀九年,唐太宗再次總結閱讀《群書治要》的感受說,「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

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千古承傳而不中斷,而且不斷豐富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先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典籍,數量之多舉世罕有。這些典籍,讓中原的後世子孫蒙受福蔭,也傳向世界,恩澤各方。經過千餘年的歲月滄桑,《群書治要》歷經坎坷,終於這部千年古籍、盛世寶典重現東土,讓後世的中土眾生再次蒙受太宗的恩惠。

文獻參考及出處

魏徵等編,《群書治要》,唐
董誥等編,《全唐文》,清
吳兢,《貞觀政要》,唐

[注]:此處為參考白話譯文,原文古文請參閱原著。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