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施的歷史典故(圖)
樂善好施,謂樂於行善,喜好施舍。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論》:「聞征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太史公說,古代的音樂,是用來激動血脈,交流精神、調和脾臟、端正人心的。宮弦,位居所有弦的中央,是弦中的君主。商弦佈置在它右側的旁邊,其他各弦也都按粗細長短的次序排列,不相雜亂,這樣君臣的地位也就端正了。所以聽宮聲,使人品性溫和寬舒而且廣大;聽商聲,使人品性端方正直而且好義;聽角聲,使人有惻隱之心並且能夠愛人;聽征音,使人樂於行善並且愛好施舍;聽羽聲,使人講究整潔規矩並且愛好禮節。禮是通過一些規定從外部對人起作用的,樂卻是從人心中產生。
由此可見,樂善而好施是一種美德的修養。從面相學上講,一般認為手指纖長、漂亮的人,是因為前世廣修佈施所積的功德所致。樂善好施者,必定是不重私利的仁義之士。談起樂善好施,歷史上有兩個故事氣壯山河、令人蕩氣迴腸。
一、周瑜與魯肅之交
周瑜是精通音律之人,即使酒過三巡,如果音樂有誤,他亦必然知道,並且回頭一望,所以當時有人編出歌謠::「曲有誤,周郎顧。」周瑜也並非氣量狹小之人,正史記載他是征戰中被箭矢射傷,積鬱而病死軍中;且稱頌他「心胸開闊」、「能得人心」;而演義、戲曲則說他「心胸狹窄」、「氣量狹小」。
周瑜身體修長健壯、相貌俊美(「瑜長壯有姿貌」)。當初,孫堅舉義兵討伐董卓,將家眷遷置舒縣。孫堅的兒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周瑜與孫策交誼深厚。周瑜將大路南面一所大宅院讓與孫策居住,還常去後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各種生活所需兩家共通有無。
周瑜跟隨孫策,二十四歲拜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周郎」。孫策打算攻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周瑜跟隨孫策進軍皖城,並攻克之。當時得到喬公兩個女兒,都有傾國之色。孫策自己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孫策去世後,由孫權統領軍國事務。在與孫權交往中,周瑜敬重孫權,以對君主的禮節對待當時只有將軍職位的孫權等,這都說明周瑜的寬厚待人與容人雅量。赤壁之戰周瑜力排眾議,聯劉抗曹,大獲全勝。孫權稱帝后,曾多次流著眼淚對公卿大臣們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魯肅傳,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人。他生下不久便失去了父親,和祖母一起生活。家庭富有財產,性格頗愛施舍。其時天下已經大亂,魯肅不治家事,大量散發家中錢財,標價出賣田地,以救濟窮人結交士人為要務,深得當地人們歡心。
周瑜有識人之才。周瑜任居巢長時,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魯肅家有兩倉米,各三千斛,他於是用手指一倉就讓周瑜取去,周瑜就更加瞭解到他與眾不同。魯肅的慷慨豪邁令周瑜深以為奇,兩人結為摯友,相交莫逆。
後來,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有輔佐濟時之才,認為應當對這種人廣為招致,以成就帝王的功業,而不可讓他們離去。孫權立即接見了魯肅,兩人合榻對飲。孫權與魯肅秘密商議,孫權說漢室將傾,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請教有何良策助?魯肅勸他鼎足江東,以觀天下,進而奪取天下。張昭責怪魯肅不夠謙虛,對他頗有詆毀,說魯肅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孫權不以張昭的話為然,反而更加看重魯肅,賜給魯肅母親衣服、帷帳及日用雜物,使魯肅家庭變得與原先一樣富有。
魯肅成為東吳的肱骨之臣。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替周瑜統領軍隊。
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詩的大意是:
誰說沒有軍裝?我願和君同披那件戰袍。國家發兵征戰,整理好我們的長戈與短矛,與君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軍裝?我願和君同穿一件汗衣。國家發兵征戰,整理好我們的鐵矛和大戟,與君協助殲敵。
誰說沒有軍裝?我願和君同穿一件下裳。國家發兵征戰,整理好我們的鎧甲與兵器,與君共赴國殤。
《無衣》乃是秦哀公應楚臣申包胥之請,出兵抗吳救楚而作,是哀公徵召秦民從軍,士卒相約之歌。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杓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於是一舉擊退了吳兵。
吳國在柏舉大敗楚軍,攻入郢都,楚昭王逃亡到隨國,申包胥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國請求出兵援助,說,「吳國做出不合道義的事,行為就像大豬長蛇一樣貪婪殘),像蠶吃桑葉一樣吞食天下。對中原國家用兵,首先從楚國開始(攻打)。敝國國君失去了國家,流亡在草野之中,派遣臣下來報告急難說:‘吳國是夷狄之國,夷狄的欲求是沒有滿足的,滅亡了楚國,那它的西邊就和您的國家接壤,如果(吳國)與您接境為鄰,那就是大王邊境上的心腹大患。趁吳國形勢未穩,大王一定要想辦法圖謀。如果能仰仗大王的威風,保存並安撫楚國,楚國將世世代代侍奉大王。’」
秦伯派人推辭,說:「我們大王知道您的要求了,您還是到賓館休息,我們將商議此事並告訴您結果。申包胥答道:「敝國國君流亡在草野之中,沒有獲得一個休息的地方,我怎麼敢去安歇?」靠著宮廷的牆壁站立著哭泣,哭聲日夜不斷,水漿也不喝一口,這樣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為他吟誦了《無衣》這首詩,說軍隊現在就出發。申包胥磕了九個頭才坐下,秦哀公說:「楚國有這樣的臣子還亡了國,我沒有像這樣的臣子,我滅亡的日子沒有幾天了。」於是就發兵援救楚國。
申包胥帶領秦軍到達楚國。秦國大夫子滿、子虎率領五百輛兵車,子滿說:「我們不瞭解吳國的戰術。」讓楚國部隊先跟吳國部隊作戰,然後與楚軍會合,大敗吳軍。
吳國退兵後,楚昭王收復了國家,獎勵就從申包胥開始。申包胥說:「輔佐君王安定國家,不是為了自己;拯救急難鏟除禍害,不是為了名聲;功成了就接受獎賞,這是出賣自己的勇力。國君已經得到安定,又還追求什麼呢?」就逃避賞賜,一輩子也不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