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喝水「解身體的渴」(圖)
水分補充不足會導致血液變濃稠,增加心血管的壓力。(網路圖片)
1、喝水的時間很重要
每天早晨睡醒時,最好要喝一杯溫開水來暖胃。這杯開水的主要用意是溫暖胃部,讓胃酸開始分泌,並且會刺激胃腸的蠕動,也可以幫助一會兒的排便。飯前一小時,喝一些水,會讓一小時後的進食順利一些,因為水份讓唾液的分泌比較順利,不會因為口乾舌燥而造成唾液減少。另外,按摩、運動等之後也都要馬上喝一杯水來補充水份。
在睡眠情況下身體仍會因為呼吸、排汗而不斷流失水分。哈佛大學曾在研究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在睡前30分鐘可補充半杯水,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此外泡溫泉或三溫暖會增加出汗量,最好事前先喝水,並且在活動中隨時補充水分,因為水分補充不足會導致血液變濃稠再加上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養成運動習慣增加流汗機會
年紀越大,身體會越乾燥,體內細胞也會處於乾燥狀態。很多時候自己感覺不到口渴,然而在感到口渴之前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事。
可讓人主動產生想喝水的方法就是流汗。流汗有很好的解毒作用,而且流完汗後任何人都會主動找水喝。想要流汗就必須要活動身體,如果沒有運動習慣者,可以先從簡單的伸展操開始,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
3、可以喝室溫冷水有利於脂肪燃燒
喝稍涼(室溫冷水)的水時,身體為了保持恆定性會刺激交感神經,使體內形成有利於脂肪燃燒的環境。相反,如果喝大量冰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水分不易吸收。早上起床時,如果先喝些室溫冷水,可以刺激胃部,使腸道更加活躍,有利於排便。對便秘的人而言,早上空腹喝一杯水能達到吃藥的效果。但若患有過敏性腸症候群或是腹瀉,喝涼水反而會加重腹瀉,所以應該喝溫水或室溫差不多的水。
4、喝水≠喝飲料
茶、咖啡、可樂和飲料都不可以取代水。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都有利尿作用,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不能把這些飲料算入你所需要的水分中,最多只能減半計算。
此外,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別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新店慈濟醫院腸胃科醫師王嘉齊說,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後腸胃就得開始消耗能量去消化這些脂肪與糖分了。而空腹喝茶與咖啡則易傷胃。
而酒精也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後跑廁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因為酒精成分已經悄悄地把你身體其他地方的水分帶走了。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
5、莫名焦躁疲憊時,喝杯水吧
突如其來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瀋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此時不妨嘗試喝杯水來改善活力。
中醫師提醒,有些人覺得水很難喝,是因為身體水分運送及消化的功能較差,只要喝完一杯水就覺得肚子脹、不舒服。所以,如果覺得喝水很不好喝,也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訊號,此時就要針對根本的問題就醫改善。
6、運動前也要喝水、最好慢慢喝水
運動前比運動中和運動後更需要喝水。最好在運動前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喝兩杯左右的水、運動中及運動後也要適量補充水分。千萬不要等到有渴的感覺才開始補充水分。此外,小口慢慢喝水,不要一次突然喝大量的水,水分吸收較好。養成早上起床後喝兩杯、飯前半小時喝一杯、每隔半小時喝些水的習慣。
請記得無論是感到口渴或是運動流汗後一次快速喝下大量的水對身體並不好。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處。感到口渴時,可以先小口小口慢慢喝完一杯水,如果仍口渴就可以再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