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香港特首「選舉」(六)-港人的「一人一票選特首」
【2017年2月18日】(本臺記者劉珊綜合報導)本屆香港特首「選舉」沿用2012年特首產生辦法,即由接近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委員會,負責提名候選人以及投票選出特首。此前,香港曾發生不少社會事件,如「雨傘革命」、「港府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被否決」等,其爭議的核心均圍繞「真普選」。那麼就特首選舉而言,究竟什麼是港人想要的「真普選」?
「真普選」vs.「假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泛民主派爭取的選舉訴求,即所有選民一人一票、自由選擇、沒有附加條件的選出特首和立法會議席。(之所以稱為「真普選」,是為了與北京及港府所提「普選」相區別,後者被稱作「假普選」。)
有人打了個比方:一個超市裡上萬種商品,可以隨便挑,結賬時沒有任何干預,這是真普選。但假如超市規定貼了紅標籤的商品可以買,否則只能看不能買,這就是假普選。
現時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委員會,僅由不足全港十分之一的選民選出。而且所劃定的四大界別內,選民成份複雜而不公平。雖然官方及親北京人士稱這個制度為「廣泛代表性」及「均衡參與」,但一般外界認為,北京政府透過這個奇怪的界別選舉控制了大部分選委票。換而言之,如果保持「小圈子」委員會提名的機制不變,就意味著候選人在被選民選擇前,都要按照某種官方標準被篩選過一次,那麼即使350萬香港選民最終一人一票,也無法選出真正代表民意的特首。這也是為什麼中共人大8.31框架下的港府特首選舉改革方案,雖然號稱「一人一票」,卻激起港人強烈抗議,並被斥為「假普選」。
另外,中共人大常委會規定,「特首正式候選人的標準」,是要「愛國愛港」。有關「愛港」,香港各界鮮有爭論,但「愛國」則被廣泛詬病。原因在於,主權交接後港人逐漸意識到,在大陸,「愛國」在行動上的表現就是要「愛黨」,反之亦然。所以,把「愛國」作為特首候選人的條件,顯然也與「真普選」背道而馳 。
為選出一個符合港人意願的「真普選」特首方案,「和平佔中」2014年6月22日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舉辦了一次民間全民投票(又稱6.22公投),吸引超過70萬民眾參與。
在3個特首選舉的備選方案中,真普選聯盟的「提名三軌制」方案獲得逾33萬選票,約佔總票數的42%,是最多市民支持的方案。該方案的核心為:以「三軌制」包括公民提名(選民直接提名候選人)、政黨提名及提名委員會方案,提名特首候選人,3種提名方式缺一不可。方案還要求拒絕政治審查、廢除特首必須「無黨無派」的限制以及提議採用兩輪決選投票等。
「小圈子」香港特首「選舉」之外的民間選舉
為突顯特首小圈子選舉的荒謬,由10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公民聯合行動」今年1月16日宣布籌辦「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
「公民聯合行動」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畫及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民間投票。除了官方特首候選人,任何人取得選民總數百分之一,即37,790人提名,都可以成為民間投票特首候選人。
行動成員戴耀廷強調這次的特首民投僅是民主運動的一個點,目的是要延續公民參與。他說,「民投結果對我來說是參與人的數字是比結果重要,我們怎樣去延續這個數字繼續讓更多的人在未來參與香港民主運動裡,這才是我們作為公民社會的組織關注的事。」
戴耀廷期望,今次民投讓北京知道港人的意願,民間選舉結果亦可給予選委,作民情參考。
他表示,「雨傘運動中經歷了很多,我們不會天真地以為一次就成功爭普選。」
致力爭取發展民主政制和公民社會的」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建議,如果參選特首的人士取得近3萬8千人提名,並承諾任內不受人大8.31框架限制,盡力推動政改,以及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參與計畫的選委便可考慮提名該特首候選人。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2月8日宣布,如果通過「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得到3.8萬個公民提名,便會參加特首選舉。他承認自己非民主派最佳人選,只盼表達港人雨傘運動精神及訴求。
梁國雄的訴求包括爭取「公民提名「、反對「8.31」框架、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他表示,現時四位參選人民主派都不應投票給他們,「原因是我基本上界定他們不能夠代表民主派選委。我出來(參選)是希望立竿見影,希望大家有得選擇。」
截至2月14日,在「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的提名數中,梁國雄獲得5,349票, 曾俊華獲得8,146, 胡國興有2,133,而林鄭月娥獲得133票,葉劉淑儀則僅有86票。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鄭欣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 關鍵字搜索:
-
betway体育手机网
網聞
希望之聲
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