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政策基因突變 影響未來十年的投資
【看中國2017年3月1日訊】現在中國金融市場發生的變化,將影響未來十年的投資方向與投資方法。
截止到2月26的一週,金融市場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2月22日,保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26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24日,山東省省長郭樹清上任銀監會主席。21日央行牽頭、三會參與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內審稿流出。2月24日對前海人壽開出最嚴監管處罰,對時任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給予撤銷任職資格並禁入保險業10年的處罰。
這些不是個案,而是總體體制改革,金融市場正在形成新的監管邏輯與投資邏輯。
以往,中國金融政策兩三年一變,就像房地產政策一樣,兩三年就隨著房價來一次調整,或者像以前的股票市場一樣,因為幾年一次的休克,就暫停IPO,等緩過勁來繼續抽血。對這些修修補補的改革作過度利好解讀,常常被嘲諷為過度的多情。這一次不一樣,這次改革是基因突變式的改革,是原有的模式到達臨界點之後的必須舉措。
現在所做的一切改革是為了從根本上避免休克,避免休克有兩個要點:
首先,堵住出血點,辦法是去槓桿、嚴監管。其次,扶持實體企業,提升造血功能。我們會面臨長達十年左右的去槓桿期,價值投資的時代到來了。
任何打著市場化名義的加槓桿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監管,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是槓桿遊戲最後的狂歡,也是槓桿遊戲的終結篇。以後只有在期貨等不得不用槓桿的市場才會有槓桿市,即使是期貨市場,槓桿也在監管的控制之內。
要瞭解目前的市場,得看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份意見幾乎把所有的證券貨幣市場產品一網打盡,透露出不少消息,實現跨行業監管,跨部門監管,主要監管方向是各種加槓桿行為,核心包括打破剛性兌付,限定槓桿倍數,消除多層嵌套,強化資本約束和風險準備金計提要求等,最後達到市場穩定發展。
去槓桿是長期方針,最近被保監會處罰的前海人壽和恆大人壽,前海人壽的處罰之所以嚴厲得多,主要是資金等方面出了問題,而恆大人壽主要原因的短炒。
順便說一句,一行三會意見出爐,統一監管呼之欲出,沒有統一監管不可能真正去槓桿。槓桿利益鏈條就是一條變色龍,堵住了網際網路資金、變成身券商資金;堵住券商資金,變身成銀行資金;堵住了銀行資金,就變身成為保險資金。一行三會即使不合併,由央行牽頭的統一監管模式也將浮出水面。
發展實體經濟才能強身健體,一切金融市場都是為了發展實體經濟,而不是為了呵護暴發戶,在中國讓價值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才是金融市場的正途。
劉士余先生把股市比作珍珠項鏈,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就是一顆顆珍珠,這些珍珠才是投資者的寶貝,照耀了黑暗的市場。換句話說,投資者就是睜大眼睛找珍珠,那些魚眼睛最終會成為殭屍股,在變成真正的屍體之前還會拖一批沒有定力的韭菜下水。
未來就是兩種投資,價值投資,以量化為主的短期投資,想在市場上混水摸魚基本不可能。
作為上週金融市場動盪的尾聲,英達在美國轉移資金擊起了投資市場不小的浪花。大家關注不是因為英達是名人,而是這一事件顯示資產轉移的困境,中美兩國都不支持。未來資金轉移將非常困難,中國外匯儲備作已經降到3萬億美元以下,保持外匯儲備的穩定,才能保持內部市場的穩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