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25日訊】我們來說說錢的事。
已經不止一次聽人說M2(廣義貨幣供應量)要爆表啊,所以要通脹啊等等等,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你要知道錢的本質是什麼,否則你只會被人忽悠的滿街跑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
其實,M2並不是真實印出來的鈔票數,中國央行真實印出來的錢在其公布的資產負債表裡,有一欄叫儲備貨幣,差不多2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其中23.5萬億外匯佔款,5萬億本幣,數量是不是少的讓你意外?這就是所謂的基礎貨幣。那麼這29萬億是怎麼變出149萬億M2的呢?很簡單,假設銀行準備金是17%,放出去貸款後進入流通領域又變成現金進入銀行,這樣反覆運作,最後一塊變五塊,這五塊就是貨幣乘數(以上描述肯定不嚴謹,為了讓大家易懂簡單說說,其實準備金率並不直接影響貨幣乘數,因為貸不貸是下頭決定,同時還有各種其他因素)。
所以你只要明白了這個原理,一切就明白了,過去的十幾年,中國的外匯佔款飛速增長,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干血汗工廠換回來的。2008以後,外來資本的流入又帶進來了很大一部分,一直到2014年達到了頂峰29萬億的外匯佔款,所以,因為有這些外來資本的迅速流入,中國的M2迅猛增長,儘管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一路從07年的9%,上調到12年的頂峰21%,但是因為輸入的外匯佔款的猛增,所以可以在市場上投放出天量的輸出,加上12以後央行開始降准,所以你們感受中的物價飛漲基本來源於這段時期。
而這一切在這兩年形勢徹底轉變,首先是外匯開始流失,這代表什麼?代表每流失一元美金中國央行就得註銷6塊9毛左右的人民幣,外匯佔款的飛速下降雖然不代表基礎貨幣就一定會暴跌,但是時間長了,你就知道這長期趨勢一定會是國內的流動性開始收緊,這時候央行開始降准,就是為了對沖這部分損失,放出更多的信貸來彌補流動性的不足。
所以,結論絕對出乎你們的意料,大概是從2014後2015年開始,央行並不是在印錢製造通脹,而是錢已經快沒了,他在注入流動性來拯救市場。你是不是覺得這兩年時間錢越來越難賺了,企業越活越難,這就是市場在通縮的表象,因為大家都沒錢了,沒人敢花錢。央行想要放水刺激出通脹,但是無果。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在通脹?這就是這個貨幣政策的問題所在。歐美長時間救市之後,總結出一個經驗,就是長期使用貨幣政策後,貨幣政策會出現失效效應。怎麼理解?當你製造出一個長效通脹週期之後,產能嚴重過剩,這時候市場需求不足,你再注入流動性,他不會流通到你想要的地方去,而是開始在某個領域空轉,因為資本是逐利的,這就是之前說的,你降准後,貸不貸,怎麼貸是下頭的銀行決定的,現在做實業的全部虧錢,他放貸必然不會給實業公司,實業也不想借,最後大家一起借錢去賭博空對空。所以,2016年7月的數據出來,新增貸款102%為房貸,這實質上就是貨幣政策接近失效的反應。
那麼,現在的大趨勢是什麼?外來資本繼續流失,同時美元進入加息階段,這個大趨勢是不會變的,外匯佔款這個月降到了23.5萬億,而且是連續下降,所以說,在美元的加息週期,是不可能有通脹的,你錢都沒了你怎麼通脹?央行的貨幣政策使用並不是在製造通脹,他的每個釋放流動性的舉動不過是在彌補市場的損失罷了,而且因為貨幣政策接近失效,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也不敢繼續再有大動作,畢竟放水也是有成本的,呆死壞賬多了,到時別說兌美金,光是人民幣提款就能威脅銀行的生存,所以從去年開始就有一句話,叫堤防系統性金融風險,你想想什麼叫系統性金融風險?其實這些報告都是很有價值的,你得學會看懂這些報告。
人類往往是會倒霉在自己的經驗上,就像那句老話,參謀們永遠在為上一場戰爭做準備,過去三十年都是通脹,他以後怎麼可能不是通脹?但是,其實這個世界是在永遠變化的。這篇文字不是為了證明什麼,現實裡科幻的情節多了,很多國家的選擇也往往是非理性的,但是以後每次你在做選擇的時候,你可以多想想這件事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總比被人一忽悠就去接盤好多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