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是否發源於中國?這個問題中西方人一直有爭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麵條是否發源於中國?這個問題中西方人一直有爭論,認為比如義大利的空心粉比中國麵條要發現得早。可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2002,在青海省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層的喇家遺址發現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麵條遺存。
一、喇家麵條長什麼樣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葉茂林研究員,在主持發掘我國著名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遺址時,在齊家文化的文化層中發現了一隻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保存有麵條,長約50 cm,直徑約0.3 cm,粗細均勻,顏色鮮黃,與現在的拉麵形態相似,提供了我國先民在4000年前已經製作麵條的最直接的證據。
另據新聞報導,喇家遺址的考古隊對這個發現非常重視,帶回北京鑑定,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人員呂厚遠,鑑定了土壤中的植物硅酸體和澱粉形態,並且用八十多種不同植物進行對比,最終確認食物的成分是小米(粟)。
考古人員還透過民俗調查,瞭解了小米面可以加工成麵條。中國北方一些農村,在沒有小麥白面加工麵條的情況下,現在還有用小米磨面加工麵條的情況。
二、喇家遺址發現的麵條為何沒有風化或者腐爛?
由於喇家遺址距今約四千年,專家認為,這是迄今最早的麵條遺存。從形態上看,喇家遺址出土的麵條像拉麵,斷面近似圓形,但還不能肯定這就是拉麵。蔡林海說:「估計這個麵條可能是用某種簡單的工具壓制而成的。」考古研究顯示,喇家遺址是中國罕見的史前多種災難併發遺址,這裡曾經發生了地震和洪水災害,瞬間的災難,使得一些少見的遺物能夠保存下來。從另外的資料記錄看,麵條是裝在一個倒置的碗中的,所以它才得以保留下來。專家研究認為,這一實物則屬於4000年前用穀子和黍子混合做成的麵條。麵條長約50 cm,直徑約0.3 cm,粗細均勻,顏色鮮黃,與現在的拉麵形態相似。這碗麵條系用生麵粉做成,也許是主人還沒來得及煮食,滅頂之災就頃刻發生了,於是它得以留存到了今天。
麵條是否發源於中國?這個問題中西方人一直有爭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三、叫喇家索面是不是最正確的名字?
以上報導中各個專家雖然並沒有說在喇家遺址發現的麵條就是拉麵,但是也沒有能夠正確回答這麵條的命名問題。國內趙榮光教授認為在青海省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層的喇家遺址發現的距今4000年左右的麵條遺存正名為「喇家索面」具有考古學、歷史學和現實意義。為何是「索面」,為何不是水引面或者其他麵條類食品,其存在的歷史時空的具體食用形態是什麼,其主要成分構成為何是穀子和黍子,製作方法是加工工具製成還是手工,這些都必須依託那個時代的生產條件和食生產心理才可以得到解答。
趙先生認為:「喇家索面」是手工搓制而成,非加工工具製成,具體流程應該是:先煮(蒸)谷、黍而後舂搗、搓捻而成。假設是主人還沒有來得及煮食,理由也不充分,因為我們知道生谷粉、黍粉是難以揉合成很長的條形的,故更為合理的假設應該是前者。
「喇家索面」的出土只有一條,這從數量上判斷可見不是大量食用,也不屬於日常生活層面的裹腹需求,趙先生大膽認為是出於某種社會意義和功能層面,而最有可能的就是用於祭祀目的。可見「喇家索面」背後還隱藏著風俗、制度和其他秘密,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探索和考證。
網友表示蹴鞠傳到國外叫足球,麵條傳到國外叫義大利面,燒餅傳到國外叫漢堡,馬球,還有什麼?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