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醫生教您 6招養出好血管(圖)


早點「養」血管,飲食要講究。(圖片來源:Fotolia)

血管,是人體血液的運輸管道。如不小心維護,血管堵塞了,血液就不能順暢的流動,輕則引發各種疾病,重則可能危及生命。其實,血管堵塞時,事先都會有些徵兆,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及時發現,才能養好血管這個重要「通道」。

7個徵兆

1、一側肢體無力,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突然發生的一側肢體(包括:上肢和下肢)無力,同時還可能伴有說話口齒不清、一側口眼歪斜、視物模糊等表現,可能是腦動脈或頸動脈發生了堵塞。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即使能夠自行緩解,也應及時就診。

2、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


出現胸痛可能是冠狀動脈發生了堵塞,缺血嚴重造成的。

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出現胸痛可能是冠狀動脈發生了堵塞、狹窄,心臟供血就會受到限制,缺血嚴重造成的。

如果出現持續性胸痛,就更要小心了,這可能是冠狀動脈已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斷,如果這種情況持續15~20分鐘以上,心肌就會壞死,也就是心肌梗死。

3、突發胸悶,可能是肺動脈栓塞

如果你在長時間坐著或卧床後,站起活動時,會突然感覺胸悶氣短,甚至會一下子暈倒,這時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堵塞肺動脈導致的肺動脈栓塞,應盡快就診。因為肺動脈栓塞的危害很大,嚴重時可以導致猝死。

4、水腫、尿量改變,可能是腎動脈堵塞

腎動脈負責腎臟的血液供應,如果腎動脈出現堵塞,就可能導致腎臟動脈血液供應減少,甚至影響腎功能。從而產生乏力、食慾下降、尿量改變、肢體水腫等症狀。

另外,腎也是重要的血壓調節器官,如果腎動脈狹窄可能導致高血壓,而且這種血壓升高利用藥物控制效果不佳。隨着腎臟缺血加重,它的「排毒」功能也會受損,甚至可能發展為「腎衰竭」,需要透析治療。

5、下肢不對稱水腫,下肢深靜脈血栓

 
如果下肢靜脈中的血栓脫落,就可能導致肺動脈堵塞。

下肢深靜脈血栓,一般較容易發生在長期卧床、久坐不動、脫水、腫瘤等病人身上。一般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有點患者會出現兩隻腳或兩條腿水腫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側不腫,另一側腫。

血栓堵塞了靜脈血管,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引起形成血栓那一側肢體的水腫。同時還會有皮膚發涼、易發潰瘍等表現。如果一旦下肢靜脈中的血栓脫落,就可能導致肺動脈堵塞。

6、脈搏減弱、血壓低,可能是上肢動脈堵塞

一側或雙側動脈搏動減弱,手臂血壓降低,可能是上肢動脈堵了。嚴重時上肢還會主動「竊取」大腦的血液,導致大腦缺血,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的症狀。

7、走路腿疼,可能是下肢動脈堵了

四肢動脈血管負責上下肢血液供應。如果在行走時腿部疼痛,休息後可以緩解,再次行走又出現疼痛的症狀,醫學術語稱之為「間歇性跛行」,這時可能就是下肢血管缺血了,提示你可能是下肢動脈堵了。

如果忽視下肢動脈堵塞的情況,任由病情進一步進展,有可能導致下肢嚴重缺血,皮膚溫度下降,足背及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嚴重的在不行走時也會出現下肢疼痛(也叫靜息痛)。

另外,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再加上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

專家提倡: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

6個細節打造健康血管

1、飲食要講究

常在外面應酬,餐館裡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製出來,導致血管裡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專家建議,杜絕「重口味」飲食,多蒸煮,少油炸;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膩,注意膳食平衡。

2、戒菸限酒


遠離菸酒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鍵。(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遠離菸酒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鍵,吸菸酗酒,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同時還應注意遠離二手菸。

3、不熬夜

熬夜容易打亂人體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建議規律作息,每晚11點前睡覺。

4、堅持運動

運動能增強心功能,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還能把血液中的「壞」物質代謝掉。健步走、慢跑、爬山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5、心情愉悅

壞心情傷血管,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建議,盡可能保持樂觀、豁達、開朗的心情。因為笑不但可以釋放壓力,保護血管內皮,讓血液循環更順暢。同時,心情放鬆時人的血壓也相對穩定。

6、定期檢查

養成定期體檢的健康觀念,關注自身體重、腰圍、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並將其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