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對「納粹殘餘」零容忍?(圖)
德國,哀悼因為納粹而喪生的人們(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0月20日訊】當地時間10月16日,德國柏林一家法院判處公開否認大屠殺歷史的88歲女子哈弗貝克6個月監禁,罪名為「煽動種族仇恨」。
在一個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一個88歲行將就木的老人為什麼會「因言獲罪」?這是因為德國對「納粹殘餘」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德國法律並不因為納粹殘餘份子高齡而網開一面。
就在今年8月,一位比哈弗貝克還要高齡的96歲「納粹老爺爺」格倫寧被判入獄。格倫寧是前納粹黨衛軍成員,在二戰期間協助謀殺30萬名猶太人,於2015年7月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駁回上訴後,德國檢方在2017年8月拒絕了96歲的格倫寧的緩刑要求,認定格倫寧身體狀況穩定、可以入獄服刑。
此外,德國對行納粹軍禮、穿納粹軍服、佩帶納粹標誌、發表種族主義言論等任何形式的極端思想和行為都零容忍。比如,今年8月5日,兩名中國男子因為在德國國會大廈前拍照擺出了納粹的手勢,被德國警方逮捕;英國哈里王子曾在化裝派對上穿納粹軍服,還對他人稱納粹軍服「設計的很有特點」,儘管其言行發生在德國之外,仍受到德國朝野憤怒聲討……
二戰時期,納粹曾把德國和許多國家拖入戰爭深淵,給德國和世界人民尤其是猶太民族帶來深重災難。戰後,如何面對自己不堪的歷史?這是德國政府和德國人民的必修課。在這方面,大部分德國人是誠實的,他們選擇認真反思戰爭責任,深刻檢討和努力肅清納粹流毒。
但是,由於戰後的首要任務是在廢墟上重新建設國家,隨即又被捲入冷戰的洪流,德國人在戰後初期的反思並不徹底,直到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才逐漸迎來反思的高潮。
1968年11月7日,女記者克拉斯菲爾德在大庭廣眾之下,給了原納粹黨員與高級官員、西德總理基辛格一記響亮的耳光。在她看來,二戰結束後僅20年,一位原納粹黨員與高官竟然能當上聯邦總理,這是德國的恥辱。
1969年,在學生運動的推動下,社會民主黨主席、當年的反法西斯戰士勃蘭特上臺執政。1970年12月7日,勃蘭特在華沙代表聯邦德國與波蘭政府簽訂和平友好條約。當天,他在猶太人起義紀念碑前作出了那個舉世聞名的謝罪舉動——下跪為被納粹殺害的死難者默哀。
現在德國很多城市的市中心都矗立著紀念納粹罪行受害者的紀念碑;每一個德國人從小學習的最多的歷史就是自己的先輩如何容忍並幫助一個殺人魔政黨崛起,又如何縱容「納粹殘餘」在自己的國家行政行醫教書育人,自己身為德國人是多麼罪孽深重。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人在非正式國際場合不願主動表明國籍,不唱國歌,不挂國旗,因為擔心招致反感。德國政治人物絕對不可以公開批評以色列,哪怕是譴責以色列欺壓巴勒斯坦人都不可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涉嫌矯枉過正了。
但無論如何,對「納粹殘餘」持絕對零容忍的態度,已經成了戰後德國人共同的底線。這種對納粹深刻的自我反省,最終成為德國人情感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一個德國人的靈魂。
這種自我反省甚至影響到整個歐洲。2014年,法國一名極右派政黨候選人因身上的新納粹刺青曝光而被徹底取消了其參選資格,並被所在的政黨除名;幾年前,希臘球星喬治.卡蒂迪斯在一次比賽中行納粹禮,希臘足協作出了終身禁止他代表希臘參賽的決定……
對納粹思想、納粹舉止零容忍,凝聚著歐洲主流社會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更體現了防止納粹幽靈再現的警醒。
英國作家威爾斯有句名言:「歷史是教育與災難的競賽。」模仿希特勒並非兒戲,而是事關歷史觀和是非正義的嚴肅政治問題。遏制與納粹相關的任何元素起死回生,是對歷史教訓的深刻銘記,更是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