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護士給病患發錯藥後 中美不同處理方式(組圖)
當護士給病患發錯藥後,中美不同處理方式!
有位護士叫瑪麗,在紐約一家醫院已經工作了三年。
這年紐約氣候異常,住院病人激增,瑪麗忙得不得了。
這天給病人發藥時,她張冠李戴發錯了藥,幸好被及時發現,沒有釀成事故。
但醫院的管理部門依然對這件事情展開了嚴厲地「問責」。
首先問責護理部。他們從電腦中調出最近一段時間病歷記錄,發現「瑪麗負責區域病人增加了30%,而護士人手並沒有增加」。
調查部門認為護理部沒有適時增加人手,造成瑪麗工作量加大,勞累過度。人員調配失誤。
護理業在美國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
然後問責人力資源部門的心理咨詢機構。
瑪麗的家裏最近有什麼問題?詢問得知,她的孩子剛兩歲,上幼兒園不適應,整夜哭鬧,影響到瑪麗晚上休息。
調查人員詢問後認為「醫院的心理專家沒有對她進行幫助,失職!」
最後問責製藥工廠。專家認為「誰也不想發錯藥,這裏可能有藥物本身的原因」。
他們把瑪麗發錯的藥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發現幾種常用藥的外觀、顏色相似,容易混淆。
他們向藥廠發函:建議改變常用藥片外包裝,或改變藥的形狀,盡可能減少護士對藥物的誤識。
那幾天瑪麗特別緊張,不知醫院如何處理。
醫院心理專家走訪了她,告訴她不用擔心病人賠償事宜,已由保險公司解決。還與瑪麗夫妻探討如何照顧孩子,並向社區申請給予她10小時義工幫助。瑪麗下夜班,義工照顧孩子,以保證她能充分休息。
同時醫院特別批准她「放幾天假,幫助女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這以後,瑪麗工作更加認真細緻,也沒有人發生類似錯誤。她和同事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護士工作辛苦是眾所周知的,在美國,護理業成為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除了護士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相信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中國呢?
護士。
院長先劈頭蓋臉訓斥瑪麗:「妳怎麼能犯這種低級錯誤?現在醫病關係這麼緊張,醫院沒錯還天天被人揪鬥呢,妳這不是給我找麻煩嗎?」
護理部召開緊急會議,最終,本著對患者負責、對護理部負責、對醫院負責、對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負責的態度,扣發瑪麗當月獎金,全院通報批評,讓她回家休息一個月避避風頭再來。
患者聽說自己險些被發錯藥,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個小時後,三十多個壯漢高舉著「無良醫院,還我公道」的偉大旗幟,闖入醫院,把護理站砸了個遍。
院長趕忙前來交涉處理,這些壯漢聲稱,他們都是患者家屬,其中六個是患者的哥哥,七個是患者的弟弟,五個是患者的舅舅,九個是患者的爸爸……
他們要為患者討還公道,「公道」的具體 內容是:賠一百萬,否則就向媒體「報料」。
然而,還沒等雙方開展進一步的協商,新聞嗅覺極其靈敏的無冕之王——記者就蜂擁而至了。記者們趕到護理站的廢墟上,把瑪麗圍在中間。
記者問瑪麗:「妳為什麼發錯了藥?」
瑪麗回答道:「是我疏忽大意,我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後一定注意認真核對。」
記者又問:「妳覺得有什麼客觀原因嗎?」
瑪麗想了半天,很不確定地說:「最近我們病區的病人增加了30%,但護士人手沒有增加。也許,病人多了,我們太忙了,就忙中出錯了吧。不知這算不算您說的客觀原因?」
隨後警察趕到,將鬧事的病患家屬以破壞公共財物為理由,先全部抓住關起來再說。
政府領導也來到醫院進行對患者的慰問,並帶來了鮮花和水果。
護士。(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第二天,這則一分三十秒的新聞用10秒鐘講述了事情的起因,用60秒報道了相關政府領導人對患者慰問,並非常關注事情的動態,並且勒令相關部門盡快給予積極的解決方案,用15秒播出了被扣留在警察局的病患家屬的要求,最後電視用5秒播出了剪輯過的採訪錄音,錄音中的瑪麗只有一句話:「忙……就……出錯……了」。
播音員義正詞嚴地評論道:「護士竟然公然叫囂『忙就出錯』,按照她的邏輯,其他職業的人,如果工作忙,也都可以出錯了?主刀醫生忙,就可以給病人切錯了地方?麻醉師忙,就可以給病人麻錯了劑量?教師忙,就可以給學生講錯了知識?司機忙,就可以給乘客拉錯了道路?況且,生命是最寶貴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作為掌管生命的醫護人員,尤其不能以任何理由當作出錯的借口。生命,不容出錯!要常抓醫德教育,提高護士們的責任心,制訂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考核標準,加強監督和懲罰力度,鼓勵大家發揚黨領導下『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餓,五不怕罵,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謝謝收看,咱們明天再見!」
第二天記者在路邊隨即採訪市民對此事的看法,市民們這樣回答:
「醫院看病這麼貴,我又看不起病,也不會去看病,所以不用擔心被發錯藥。」
「什麼?發錯藥,那發錯的藥被吃了,藥費還要付嗎?」
「發錯藥就發錯了唄,誰沒點錯,吃錯藥就吃醋了唄……地溝油都吃過……怕什麼」
媒體鬧騰了幾天,市民對這件事情不是很關心,甚至還有要引火到昂貴醫藥費上去的趨勢,媒體一看情況不對,就趕緊撤了新聞。那三十個親戚被警局關了一天進行教育,放出來後不敢再去鬧事了。
一個月後,瑪麗重新回到醫院上班,一切都風平浪靜,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