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低端勞動力」,是人(圖)
【看中國2017年11月24日訊】1
2017年11月19日,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新建村的「聚福緣」公寓發生火災。19人死亡,八人受傷。死者中,有八名兒童。
這棟租住著400多名外來務工者的建築,地上三層,兩層住人,底層為商戶。地下一層則為冷庫,事發前還在安裝調試。目前官方尚未通報起火原因。但據財新報導,明火起於地下冷庫,與冷庫製冷劑發生故障有關。
看到這樣的新聞,你會覺得痛嗎?
這似乎是一個標準的北京折疊的場景。
城市邊緣擁擠嘈雜的結合部。密密匝匝的電線網騎著那些臨街鋪面時斷時續支出的招牌。電線桿上層層疊疊的小廣告,街角成堆的垃圾污水橫流。
而在此居住和工作的,則是北京一直努力要驅趕的外地人——那些「低端勞動力」。
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一場大火,與這座華麗的城市,沒有關係。
在大火剛剛發生的24小時內,社交媒體被嚴格審查,官方的通稿之外,幾乎見不到媒體的自採報導。人們只看得到冷冰冰的數字,和立即趕赴現場指揮的領導。
還好,仍然有那麼幾家媒體,突破重重封鎖,寫下大火背後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這場火災中,死去與倖存的都是誰。
是在服裝廠起早貪黑加班掙錢給孩子交學費的母親。是夜半在都市為人代駕的司機。是帶著妻兒落腳於此的快遞員。是幫忙照顧孫輩的祖父母。
是「背井離鄉辛辛苦苦打拼的人」。
2
而這些人,正離這個城市的主流越來越遠。
他們的居住地,正從這個城市不斷消失。打擊群租,清空地下室,成片拆毀城中村。他們的生活空間,被壓縮到那些和你杳無交集的城市最邊緣。
他們的就業機會在被不斷壓縮。這座城市越來越難見到路邊攤販,市中心的小店舖都在「封牆堵洞」的運動中關停。所謂低端的批發市場、建材市場被接連關閉。而你的消費,卻在不斷升級——這些「低端」服務與產品的消亡,似乎對你的生活也沒有影響。
他們也在從主流媒體中消失。圍繞他們最常見的議題——欠薪,工傷,拆遷,關閉打工子弟學校——年復一年發生,媒體失去興趣。而你可能也早已不從這些標榜著人文關懷的傳統媒體獲取信息。更多的時候,你看到的他們只是數字:人口調控效果顯現,常住外來人口首次下降。
這些「背井離鄉辛辛苦苦打拼的人」,成為媒體與政策文件上頻繁出現的抽象名詞:低端勞動力。
但他們並不會消失。
無論這座城市的產業如何升級,城市中產的消費如何升級,永遠需要人去滿足各種基本需求。從快遞外賣,建築家裝,餐飲家政到環衛安保。這些提供服務的人,需要路邊攤,需要批發市場,需要更「低端」服務和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就是每個大城市都必須存在的生態鏈,哪裡會有憑空存在的「高端城市」「高端產業」和「高端人口」?
他們是這個城市生態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只要他們能夠在這座城市的經濟社會生態中找到合法、合理的就業機會,就有權利在這個城市體面、正當的生活。
有區別的,充其量是收入的高低,哪裡有人口的高端或低端?
任何一個城市,一定有低收入人群的聚居區。但這些聚居區並不等同於髒亂差、不安全。居住在此的人,有著平等的權利,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匹配相應的公共服務,提供宜居、安全的生活環境。
讓低收入人群有尊嚴的生活、融入這個社會,給予每個人依靠自己的勞動實現階層上升的機會——而不是為他們打上「低端勞動力」的標籤,將他們視作城市發展的累贅,似乎他們在此一天,就憑空佔據了大城市多少不得了的便宜。
3
但當控人、趕人成為這座城市「政治正確」的聲音時,誰在關注他們的權利,哪裡還能聽到他們的聲音?
他們被趕到城邊的村莊。而村莊卻在上級的要求下,用各種方式繼續驅趕外地人(例如大興求/賢/村向外地人徵收人頭費)。他們由是搬到工業區,和機器、廠房混住一棟樓。為了再把他們趕走,工業區停止地暖供應,人們只好自採暖、燒煤爐。人們拖家帶口,聚集到這些劣質的公寓,還要慶幸周邊有沒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
這些公寓,到處都是安全隱患。
而消除隱患的方式,應該是強化配套的公共服務,支持鼓勵更安全、規範的廉租公寓。例如當人們都反對普通公寓裡的群租,認為存在安全消防隱患,那城市管理者是否鼓勵市場提供管理更為規範、專為多人集中居住而設計的集體宿舍?
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安全——有著更多可能的路徑。但在每一次事故發生後,我們看到的只有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更快讓他們離開。人趕走,隱患,自然也就沒了。
大興大火之後,違建在被拆除,低端工廠繼續被關停。打工者們帶著行李包裹,在沉默中尋找下一處棲身之地。
他們沒有發言權,沒有影響力,也無法喊出要在這座城市平等居住的口號。
這兩天你會在朋友圈裡看到奚夢瑤摔倒幾十次,卻很難看到一個新媒體流量大號站出來,為他們說一句話:
嘿,他們不是低端勞動力,他們是人。
他們與這座城市中產的關係,並不在於他們真的離開後,「高端」的生活會變得更加昂貴、更加不便。而是在於,無論收入高低、階層為何,大興聚福緣裡的租客,和高檔寫字樓裡的白領中產都一樣——都是平等的人。都是為了生活,在這座城市奮鬥打拼的人。他們不應該遭受污名、歧視、排擠,他們的孩子應該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他們的家庭在這座城市應該享有平等的居住權。
我們需要看到火災中他們的苦難,他們遭受的不公。
看見,關注,關切,發聲。不僅為下一次不再有這樣的悲劇,更為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