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阿姨上海打工連續6年沒回家過年
【看中國2018年2月9日訊】《悟空問答》用戶提問:
安徽阿姨上海打工連續6年沒回家過年,孩子「生氣記仇」不肯叫「媽媽」,是孩子的錯還是家長的錯?
上海火車站一位來自安徽的保潔阿姨,她有兩個孩子,夫妻倆都在火車站工作。一個月賺3000的她,為了不被辭退,已連續6年沒回家過年。賺的錢自己不用都寄給了孩子們。可兒子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了,甚至不肯叫她「媽媽」。
讓誠實勞動者踏踏實實回家過年吧(Getty Images)
不同意題目問題的提法,一個含辛茹苦的勞動者因為擔心朝不保夕的微薄資薪工作失去而六年不能回家,以致家中孩子不識父母,為什麼要問無辜的勞動者以及他們孩子孰對孰錯?他們都沒有錯!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1948年的上海,媒體會怎麼說?「舊社會無產階級遭受無情剝削,抗戰結束三年安徽阿姨有家難回。」為什麼是三年?因為即使舊社會,也做不到抗戰結束六年有家難回。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紐約,媒體會會怎麼說?「資本主義勞動者地位低下,怕失業六年不敢回家」,而且不用說,不折不扣假新聞,因為紐約出現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勞動者受到工會、人權組織以及《公平就業法案》的嚴密保護。
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戰亂的前南斯拉夫城市薩拉熱窩,媒體會怎麼說?「沒有強大的祖國人不如狗,為搵食克族阿姨在塞爾維亞六年骨肉分離」。即使這樣媒體也是故意誇大,因為國際社會的介入,塞地克族斷然不可能六年難以回家。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印度孟買,媒體會怎麼說?「貧富差距令印度蒙羞,孟買打工六年小兒不識母親」。可以肯定一點,印度孟買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因為哪怕是最貧窮的外邦勞動者在孟買打工,都可以舉家棲身貧民窟不用骨肉分離,不用擔心被清退,而且政府補貼房租水電,令打工者無憂。
不言而喻,在任何一個社會,讓誠實的勞動者朝不保夕,為了微薄的薪酬六年不敢回到數百公里外的家中看護幼兒,又無法將年幼孩子接到大城市一起生活,這是一個社會的的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恥辱,是一個時代的羞愧。問題是,在上海有多少像安徽阿姨這樣的誠實勞動者卻不能骨肉團聚的?在全國有多少誠實勞動者經年勞作因為擔心失業春節也不能回家的?
在我看來,讓每一個誠實勞動者能踏踏實實地過年回家,而不用擔心經濟拮据,不用擔心失去工作,才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真正標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