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放送的貿易「大禮包」可能是「坑」?(組圖)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憶文綜合報導)美國貿易代表團週二(5月1日)啟程前往中國,多家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提醒川普(特朗普)政府警惕北京放送的「大禮包」可能是坑,同時建議,如若北京再次使用拖延術、承諾與執行脫節,美國還有其它選項可用。

放鬆汽車管制

北京承諾取消外國汽車製造商與中國企業的「強制合資」要求。對電動汽車的限制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執行。屆時,一些國際公司可能在華建立獨資業務,美國特斯拉(Tesla)公司是受關注的一家,福特公司也不排除可能。

對外商來說,「強制合資」相當於跟一個沒有實際市場價值與貢獻的合作夥伴強制分享利潤。「放鬆汽車管制」看上去是北京身段放軟,給美國送上的「大禮包」。

真的是這樣嗎?

「電動汽車是中國要發展的目標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工業計畫中特別支持的行業之一,」4月29日,彭博社文章說,「中國想要控制電動汽車的生產,本次釋放的‘改革’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步驟。」

上海諮詢公司Automobility創辦人魯索(Bill Russo)表示:北京放鬆汽車管制,其真正的目的是想讓它自己成為全球電動交通競賽的贏家。

相比之下,對普通汽車的合資規則就被非常緩慢地解除限制。因為普通汽車和新能源車不同,不是優先項目。即使對普通汽車行業進行「真改革」,可能也不符合外國公司的短期利益,因為中外合資企業已被長期捆綁與侵蝕。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稱,「隨著中國市場成熟,銷售增長的潛力已經減弱。」北京為什麼會同意外資進入?北京本身有這方面的需求:要獲得某項技術或資金。同時,北京能確保通過「明」的投資指南、「暗」的監管將其掌控在手中。


特斯拉新能源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開放金融領域

2017年,北京宣布將放寬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和其它金融機構境外投資者的所有許可權制。看上去這些措施對希望加強中國業務的外國金融公司來說是好消息。

但彭博社文章說,中國的金融業已陷入壞賬以及不良操作,所以北京政府樂於從國際投資者那裡獲得新鮮資本。

此外,資本規模在金融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單個的外國投資者能在中國市場難以取得大的進展。除了所有許可權制,海外金融公司還面臨其它「潛規則」。如拖延發放許可證、侵入式監控、「櫥窗式指導」、歧視性做法等。

歐亞集團分析師表示,中美貿易談判可能「只是北京拖延的一種方式,是過去美國政府掉進去的同一個圈套」。

目前,外資銀行被允許在中國境內獨資經營,但是幾乎沒有取得進展,迄今僅佔銀行資產總額的2%還不到。保險業的情況與之類似。

外界認為,目前北京提出的金融部門自由化舉措效果可能不大。北京在獲得好處的同時,要堆疊起隱性門檻,也是分分鐘的事。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報告指:北京從獲得新鮮資本、專業知識兩方面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如果限制外資的門檻堆積在一起,外國公司能獲得的好處就會少很多。

美方臨行前的態度

在美國貿易代表團出發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星期二(5月1日)在美國商會講話時說,他的工作目標不是要改變中國的經濟制度,但他有責任不讓美國成為中國經濟制度的受害者。

當被問到此行是否樂觀時,他說:「我總是希望(好事會發生),但對未來的事情並不總是抱有希望。這是一項很大、很大的挑戰,因為他們的制度跟我們的大不相同。」

同一天,同行的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如果美國代表團無法和中國政府就解決兩國貿易逆差問題達成協議,川普政府已做好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準備。

北京對美代表團訪華表示歡迎,但稱不會屈服於美國的關稅壓力。

其它選項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週二(5月1日)撰文說,本次中美貿易談判可能不會取得重大突破,但至少可以將北京的不正當做法擺在桌面上。

他認為,如果中國拒絕讓步,美國應加快在世貿組織的起訴行動。相比互征關稅,他強調投資和資本市場互惠可能是更好的選項。「如果北京仍反對開放式改革,美國應逐步關閉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和經營。如進一步升級,美國可以把中國公司排除在美國資本市場之外,包括證券交易所上市,和使用美國承銷商進行資本募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