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芳華絕代!在八十年前...(組圖)


一件藍衫,一襲黑裙,人淡如菊,清新乾淨(圖片來自網路,以下皆同)

【看中國2018年5月26日訊】年少上學時,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穿在身上那醜醜的校服,心裏總會受到10000點傷害。能有一身好看得體的校服,至今成為許多人唸唸不忘的心願。

最近,一所中學推出betway体育手机网 校服,小西裝,白襯衫,短裙,過膝襪,領結,收穫了眾多的讚賞,人們都說:「穿上就成了偶像劇的男女主角。」但是,讓人感到的卻是一股濃重的日韓風。

其實我們的校服也曾美麗,在民國

一件藍衫,一襲黑裙,是時光裡最美的中國風校服。

民國不過短短三十餘載,卻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年代。民國校服,便是風雨飄搖的歲月,開出的文化之花。那是中國校服最美好的定格。

在表現民國的影視中,我們總能看到穿著校服的女學生,或藍或灰的上衣,或直或褶的裙子,人淡如菊,清新乾淨。

那抹淡雅的藍,像天空一樣清澈;

微微的收腰,流淌著少女腰際若隱若現的嫵媚。

那恰到好處的立領、別緻的斜襟,

沿革傳統,中國味十足;

俏皮的七分袖與玄色中裙,則打破了禁錮,初露自由的端倪;不多一絲修飾,卻有幾分穩重、幾分灑脫。

這簡潔、素雅得可愛的學生裝,便叫做文明新裝。它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成為「知性」「高雅」的代名詞。

網上有一張照片非常流行,那是12歲的林徽因,身著北京培華女中的校服,時髦清麗,別有一分婉約的韻味。


林徽因(右一),她們身上穿的是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

民國時期的校服,除了文明新裝,還有一種類型,便是改良的旗袍


圖為1941年,佈告欄和郵件局前的女大學生

民國的旗袍非常風靡,也是當時女生的日常服裝,所以當時很多學校出現了旗袍校服。這種旗袍剪裁簡單,讓學生看起來亭亭玉立,純淨的顏色,又符合中國女性溫和內斂的性格。

穿上這種旗袍校服,展現規整、含蓄、端莊的東方女性之美。


延用至今的香港培道中學女生在1970年時的白色旗袍校服照


英華女學校的夏季校服

說完了女生,再來看一看男生校服。

男生的校服,最多的便是改良中山裝。

黑白是民國男生校服的主色,


黑色英挺俊朗


白色則溫潤如玉

想起民國男生校服,便想起風華正茂的少年,行走於校園,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的模樣。

民國校服,曾是那樣的素雅又亮麗,所以在如今運動校服當道之際,愈加懷念那一襲清新的民國校服。

於是文藝青年們,爭相拍攝民國校服畢業照、藝術照,去追憶那讓人難忘的時代。

昔日的才子佳人,

曾經的民國風華,

懷念,那個校服最美的年代。

一個空缺的年代

民國遷臺灣後,中國大陸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不講究衣裝的時代,它深遠地塑造了中國人的服飾觀念,中國由一個自豪的「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變成了一個不知服飾體面為何,也不認為需要講究體面的國家。

1949年之後,校服在中國大陸消失,不過消失的並不只是校服。當時中國除了蘇式工作服外,流行的衣服款式只有中山裝、列寧裝和布拉吉,文革後,除了紅衛兵的舊軍裝,普通人很難再有其他體面衣物。

而真正消失的是中國人的服飾禮儀觀念。服飾是文明的表徵。中國歷朝歷代對服飾制度都有嚴格的規定:「禮之大者,莫過於衣冠」。「改元易服」就是服飾禮儀功能和政治功能的反映。即便是農民領導起義的太平天國,仍有服制禮儀的傳統。民國時期,政府還頒發了《服制》,對普通男女正式禮服的樣式、顏色、用料有具體規定。

孩子們穿不上體面的校服,正因大多數家長以及老師並不在乎學生的穿著是否體面,因為他們自己就不知體面為何物,所以耐髒、耐磨、經穿仍是很多家長和老師們一致的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