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曝北京向超200家海外華媒「餵料」小動作(圖)


「大外宣」在行動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中共兩會會場直播(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看中國2018年7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中共近年花巨資推動的「大外宣」計畫,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與海外華媒合作,以免費供稿的方式,將中共的聲音在海外報章上散播。《金融時報》的調查稱,全球有超過200間華文媒體正與中共官媒合作,間接令其接觸數以百萬計的海外讀者。外界評論指,這些合作令中共更方便對海外華人「洗腦」。

一個小動作令中共官媒覆蓋率堪比全球大報

《金融時報》的調查的一個例子是《英中時報》,這是英國其中一份主要的華文報章,印刷發行量為四萬份,從2003年起一直為當地華人提供新聞信息。

2010年該報開始與中共最大官媒《人民日報》合作,除了會刊登數十篇官媒文章之外,甚至還開設了《人民日報》專版。

在去年中國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英中時報》隨即刊出多篇報導試圖為修憲造勢。其中一篇官媒文章引述網民意見指修憲為中國人民「帶來快樂和幸福」。

《金融時報》的調查發現,中共官媒透過共享內容等做法,與全球超過200間華文媒體合作,每年接觸數以百萬計的海外華人讀者,覆蓋率堪比全球最大的報紙。

和中共官媒合作的海外華媒,通常都會用細字標明是由《人民日報》、中新社等供稿,一般讀者都不會特別留意,誤以為是由該華文報章的記者撰寫。

據悉,在部分合作協議當中,海外華媒甚至要隨報附送另一份《人民日報》海外版。

傳統報章陷財政困難 官媒免費「餵料」乘虛而入

《金融時報》引述中國出版商稱,以往海外華人報紙和媒體,長期以來幾乎只與香港和臺灣媒體合作,而這些港臺媒體通常抱反對中共的立場。不過2000年後情況出現改變,愈來愈多媒體與中共官媒合作。尤其是網路新聞的興起,導致傳統報章收入大跌,急需維持生存,中共官媒的免費供稿正是抓住這一點。

報導援引紐西蘭中國問題專家、坎特伯雷大學教授Anne-Marie Brady表示,中共正試圖將自己的話語,海外華人媒體的內容「融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現象,只是外面的世界沒有注意到」。

誘人的協議背後的「統戰」陷阱

《金融時報》報導提到,2005年,加拿大華裔出版人Jack Jia獲邀到中國武漢出席一場媒體論壇。他與一眾中國媒體高層用膳後,獲提供一項誘人的合作協議,容許其加拿大中文報章,免費使用中新社的報導。不過當他仔細瀏覽中新社報導時,就發現內容都上官媒口徑,他最終並沒有讓自己的報導刊登中新社內容。

中新社其實是直屬於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開辦初時主要針對香港及臺灣的讀者,不過之後已轉而針對海外華人。

中共的統一戰線除了神秘的中央統戰部,以及公開聯絡國內和港澳臺的所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僑務系統則是直接對外籠絡的統戰機構。

中共將直接或間接控制的華媒變成自己的「洗腦」工具

《美國之音》5月23日刊文援引美國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彼得.馬蒂斯(Peter Mattis)表示,中共「大外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西方人討論某些中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尤其是在一些語境下把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混為一談。

而且,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國外收購中文媒體,在華文世界排擠不同意見的聲音。

馬蒂斯說:「它在壓制其它替代性的聲音發表是有效果的。它在說服力方面不見得有效果,但與此同時,當我們提及臺灣、當我們談到中國共產黨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當我們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甚至和中華文明混為一談的時候,這些宣傳成功地被引入了我們的敘事方法。從這個方面,這些宣傳是有效果的。」

另外,馬蒂斯還提到,澳大利亞95%的中文媒體已經被中共統戰部門控制。

旅美學者何清漣早前披露她於2011年完成但未能出版的8萬多字的中共「大外宣」研究報告。報告指,中共政府用作海外統戰的三大工具有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媒體。其中,它一直加強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滲透、間接控制、直接控制。

何清漣當時的報告提到,「今後的所謂外媒當中,將有不少是中國政府投資辦的媒體,這些媒體的最高目標是在國際社會爭奪話語權,最低目標則是為中國人洗腦。當中國人看到五光十色的海外媒體在報導中國的輝煌成就時,說不定真會錯把杭州當汴州。」


今年中共兩會引起轟動的「翻白眼」事件,讓外界見識「假外媒」。(視頻截圖)

「大外宣」投入450億還不夠?

公開報導顯示,中共官方於2009年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巨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

隨後幾年,引人注目的動作有中共官方新華社北美總分社進駐時代廣場,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在紐約曼哈頓區帝國大廈30層租用辦公場所等。

中共外宣部門還在《華盛頓郵報》、《悉尼先驅晨報》等西方主流報紙購買插頁和副刊版面。

當然,還有官媒花錢在海外直接購買和建立一些華文媒體,以及前述的免費供稿合作等形式。

此外,據今年3月公布的官方機構改革方案,北京當局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撤銷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內保留原稱號,對外統一稱為「中國之聲」。這臺龐大的宣傳機器,將內容製作從國內全面轉移到國外,在當地雇佣記者。

美中關係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Orville Schell曾表示:「當我們的媒體王國正像喜馬拉雅的冰川一樣在融化,北京卻正在擴張。」

本文留言

作者李文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