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國包圍網(圖)


(圖片來源:看中國攝影)

【看中國2018年8月7日訊】1871年1月18日在法國著名的凡爾賽宮鏡廳,意氣風發的普魯士佔領軍在此宣佈成立德意志帝國,從此改變了歐洲的戰略平衡;過去幾百年歐洲的陸權強國法國,被新貴德國徹底打敗;此後被喻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卻在統一德國後實行「韜光養晦」的戰略,既拒絕發展海外殖民地,更表示滿足於歐洲的領土現況,反對再對外擴張,令德帝國專注於經濟發展,拒絕「大國崛起」,不去挑戰其他強國的霸權,在其擔任首相的期間,否定「單邊主義」而注重「多國協商」,以行動的「永不稱霸」,來解除鄰國的憂慮,既保持與奧匈帝國的聯盟,又保持了與俄國的友誼,令德帝國在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上「超法趕英」;在其擔任首相的20年期間,德帝國不用擔心鄰國的包圍,不須擔憂與法俄兩線作戰。

然而德皇威廉二世登位之後不滿受制於年老的首相,以至認為德帝國已經足夠強大,要成為名符其實的「強國」,於是老首相呈了辭;威廉二世即位後推行「世界政策」,要在全球建立影響力,由歐洲、非洲到亞洲,都要橫加一手,甚至放棄俄國這個盟友,於是三個原本關係惡劣的英、法、俄三國,竟化干戈為肉帛,結成了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實現了海陸兩面的德國包圍網;德帝國慢慢發現,在國際事務上例必會受到多國聯手反對,除了奧匈帝國之外已經再也沒有可靠的盟友;結果德帝國為支持奧匈對塞爾維亞的威脅,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變成德帝國獨鬥全世界,最後在1918年,被美國動員起來的工業能力所擊倒。

德帝國由統一、發展到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過了43年,而同樣由一窮二白,經過所謂「開放改革」後暴發,開始自滿以至要挑戰全世界的中共,也大約發展了40年;然而中國今日的經濟成就或軍事能力,卻遠遠比不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國。偏偏今日中國上下的態度,卻遠比起當年的德帝國囂張,面對著比起當年「世界帝國」更強大的美國,竟公告自己要取而代之。

中國近年卻一直橫挑強鄰,不斷挑戰世界秩序,由南海造島威脅全東南亞,在東海挑戰日本與臺灣,為了韓國引入薩德反導彈系統,竟全面經濟杯葛韓國;中共提出「一帶一路」要西進直至歐洲,在非洲不斷搶資源與扶植獨裁者,以至在美國的後院南美洲,扶植如委內瑞拉的獨裁國家;甚至在澳洲搞滲透以至干預別國內政,連地球最遙遠的紐西蘭都要把中國列為威脅;中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自信的霸權外交,正是以行動公告要挑戰美國的地位,以至威脅全球所有民主國家的安全,這種手法之粗糙,尤過於德皇威廉二世。

回想近幾年,中共對幾乎所有周邊國家,都採取一副天朝大國的態度,去欺壓各鄰國,甚至連歐盟內的希臘也要染指,透過債務去迫使希臘否決歐盟就中國的人權問題表態;今日中共國對全球之威脅,從其所謂「孔子學院」所從事的政治宣傳,以至偷竊各國的科技機密,來達到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都清楚看見中共的張牙舞爪;從中國在國內推動的軍國主義宣傳,以至狂熱的民族主義洗腦,世界各民主自由國家,都明顯感受到其威脅;亦因此在這樣的局勢下,全世界的民主自由國家,在美國或中國二選其一之下,一如所料選擇了和美國合作,而非和中國合作;中國想「聯歐制美」,結果促成了美國聯結歐盟;美歐日的經濟同盟,勢完全壓倒中國,連「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也提出美國要聯俄來制中,中國在外交上半個同盟國也沒有,勉強找到一些見錢開眼的附庸;在聯合國大會投票或許可以,面對貿易戰或真的開戰,則勢必作鳥獸散。

包圍網一旦成形,就有如面對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威廉二世,焦慮而什麼也做不到;在世界大戰前幾年,德帝國不斷向法國、英國示好,卻一切都來得太遲;其他國家之間當然有很多矛盾,但正是因為某國的來勢洶洶,才迫使其他國家放下矛盾,聯合起來針對這個「新貴」;當別人的矛盾已經得到解決,才回想起以往左右逢源的好處,當然是「蘇州過後無艇搭」,一切都來得太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林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