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義不重利 古代商人的商道(圖)


以儒做人、以道養生、以禪清心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很多現代人眼中,商人總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和喜耍奸計的。然而,古代不少地區的商人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特別是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的影響,都能誠信經營、重義輕利、仁以待人,且遵守契約。

絕不賣黑心米

徽州歙縣米商胡山常年在湖南嘉禾地區經營。有一年,嘉禾地區遇到大旱災,糧食非常貴,一斗米要賣一千文錢。即便這樣,市場上也沒有多少糧食賣。

這一天,胡山從外地運來一批糧食,正準備開門賣米,有幾家米店的老闆來找他,說他們幾個人已經商量好了,還是想按照以前的米價賣米,但是要往米裡摻一半陳米、霉變的米和雜米,這樣才可以賺到錢。

胡山聽後非常吃驚:「糧食是保命的,怎麼能摻假呢?災荒年裡,災民們已經很可憐了,我們有吃有穿,應該更多地體諒他們。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不能為一己私利違反天理呀。我堅決不做這等昧良心的事。」不管那幾個米商怎麼勸,胡山都嚴詞拒絕。

被拒絕的米商非常生氣,就在胡山開店賣米後,也開門賣米,但價格一斗便宜五文錢,這是要逼胡山向他們妥協。很多在胡山米店買米的人聽說後,馬上去別家店買,還指指點點說他藉機牟利。

胡山知道,即便他們便宜五文錢,也還有很大的利潤,但他固守自己的理念,巋然不動。

過了幾天,一些在其它米店買米的人紛紛要求退貨,因為米裡有沙子,米飯有霉味,米蟲也很多。那幾個米店老闆辯稱新進的米就是這樣。可是,那些去胡山米店買米的人卻說,米沒問題,很好吃。人們這才恍然大悟,紛紛到胡山的米店來買米,並稱讚他的米店是「良心店」。

而那幾個往米裡摻東西的米店老闆,雖然最初幾天生意興隆,但最終賠了很多錢。

將有毒貨物付之一炬

清朝乾隆年間的糧商吳鵬翔是休寧縣人,常年在漢陽做生意。有一年,吳鵬翔做胡椒生意,與人簽合同後買進800斛胡椒。(「斛」是古代容量單位,800斛相當於現今的8,000公斤。)

賣主很快地將貨品發到,可是吳鵬翔手下有人發現這批胡椒有毒。後來,消息輾轉傳到賣主的耳中,賣主擔心出售有毒貨物的事情被曝光,便要求吳鵬翔退貨,並中止合同,同時將貨款退還。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吳鵬翔拒絕賣主的請求,不僅沒有退還貨物、收回貨款,反而不惜讓自己面臨巨大損失,將有毒胡椒付之一炬。

有人詢問其原因,吳鵬翔說,如果賣主收回胡椒,一定會再次轉售,這樣將會坑害很多人,而自己將有毒胡椒全部銷毀,就可以避免大規模中毒事件的發生。

大家聽了後都非常敬佩他。可以說,吳鵬翔之舉,體現了徽商遵循儒家「明允篤誠」、「取予有節」的精神。

還有在乾隆四十八至四十九年間,湖北大旱,大米的價格飛漲。剛好吳鵬翔從四川運來數萬石大米,但他並沒有趁機漲價,而是以低價銷售,幫助當地百姓渡過難關。他因此不僅贏得百姓的口碑,而且得到官方多次的褒獎。

《休寧縣誌》對吳鵬翔的評價是:「為人慷慨、見義必為。」

寧可失利不能失義的茶商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的徽州婺源人朱文熾是一名茶商。清光緒《婺源縣誌》記載:「朱氏性古直,嘗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熾必書『陳茶』兩字,以示不欺。牙儈力勸更換,堅執不移。屯滯二十餘載,虧耗數萬金,卒無怨悔。」

大意是說,朱文熾個性古板直率,曾經到珠江販茶。由於路途遙遠和艱難,等他們到達後已經錯過大宗交易的最佳時機。他帶去的本來是剛上市的新茶,由於路途耽擱而成了陳茶,於是他在出售時就主動在一塊大牌子上標出「陳茶」二字,以示沒有欺瞞。

當時珠江地區的牙儈(業務經紀人)多次竭力勸說他把「陳茶」的牌子拿掉,因為新茶與陳茶價差很大,這樣他們賺不到錢。但是卻沒有什麼用,在朱文熾看來,不能昧著良心賺不義之錢,即便虧損巨額金錢,也無怨無悔。

朱文熾從事茶葉經營二十多年,他始終踐行「職雖為利,非義不可取也」、「寧可失利,不能失義」的商業理念。後來他成為腰纏萬貫的大富商,人稱「朱百萬」。

本文留言

作者劉曉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